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上腹部有哪些器官,以及腹部积水是癌症晚期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这样的交流在医院急诊经常出现:在大多数患者的眼中,所谓的“肚子”指的是——胸以下、大腿以上的所有部分。
可是肚子范围那么大,里边分布了那么多脏器,你的「肚子痛」到底是哪里痛?怎么向医生描述最清楚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肚子”:
腹部器官分为空腔脏器与实质性脏器,具体如下:
1、空腔脏器:从食道开始后是胃,胃连接十二指肠,因为长度正好是12个手指头的宽度,即25cm左右,成一个C字形。
然后连接5-8m长的小肠,小肠连接大肠,阑尾起始部分为盲肠,然后是阑尾,再是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之后是乙字形的乙状结肠,连接直肠与肛门。
此外,存在输尿管以及膀胱;
2、实质性脏器:右上腹最大器官是肝脏,还有胆囊,左上腹有胃,胃的左边有脾脏。
胃与横结肠后有主管内分泌与外分泌功能的胰腺,以及人体主管排小便、排毒的肾脏,此外,包括肾上腺可调节小便、影响血压。
肚子痛,到底是哪里痛?一张“腹部地图”,让你看得明白
虽然肚子疼很常见,但很少有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准确描述哪里疼,怎么疼,事实上,胃部不同位置、不同性质的疼痛往往预示着不同的疾病。
腹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几乎涉及所有疾病,可能是腹内器官疾病,也可能是腹外疾病,它可以是有机的或功能性的;可以是内科疾病,也可以是外科疾病,甚至一开始是内科疾病,后来病情发展,以外科为主,病情复杂多变。
所以,只有准确找到“痛”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在医院里,医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捂着肚子却说不出肚子哪里疼的病人。我们可以用腹部九宫格来定位腹痛点。
所谓“腹九方”,就是将整个腹部分为右上腹、上腹部和左上腹;右、中、左腹部;右小腹、小腹、左小腹为9个部位,每个部位对应不同的器官,不同部位的疼痛代表不同的疾病。
第1部位,右季肋区
腹部的右上部分可能是肝脏、胆囊。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排毒代谢器官是可以分解的,胆汁储存在胆囊中,然后被浓缩,慢慢运送到食物残渣中,参与消化代谢。
这方面的疼痛多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胆结石、胆囊炎、胆囊囊肿等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积极治疗。
第2部分,腹上区
这主要包括十二指肠的胃部不适,很可能是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通常伴有反酸打嗝、腹胀嗳气、食物反流、腹胀不适,也许你吃了坏掉的东西。
第3部分,左季肋区
右上腹的器官包括一小部分,胃,脾,结肠,以及少量的输尿管和左肾。如果胃的左上腹有问题,可能是上述器官疾病引起的。
比较突出的有脾异常肿大、肾脏炎性感染、泌尿系结石、肾结石、尿道炎、胃溃疡、胃炎、胃穿孔、胃出血等。
第4部分,右腰部
右腰是结肠排空的地方,一小部分肾脏和一小部分十二指肠所在的地方。这里的疼痛大多是泌尿系统的问题引起的。
第5部分,肚脐
大肠所在的中小肠,也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疼痛可能由肠息肉、肠炎、肠穿孔和肠道肿瘤引起。
第6部分,左腰部
左腰部疼痛伴有胰腺和胃部疾病。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多由消化不良、暴饮暴食引起,我们必须严格注意饮食。
如果肚脐左侧有疼痛,可能是女性妇科疾病,导致肚脐左侧有输卵管等盆腔附件。
第7部分,右下腹
对于小腹,包括膀胱、卵巢、阑尾、输卵管、输尿管、泌尿系统、阑尾、肠道,很可能是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有问题。
第8部分,下腹部
小腹多为子宫和膀胱,卵巢黄体破裂是问题,主要是妇科炎症引起的。
第9部分,左腹部
左腹部有很多组织,主要涉及结肠、小肠、直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膀胱。问题大多是消化系统疾病。
肚子疼怎么回事?
肚子疼是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外疾病导致腹部疼痛的症状。
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病因复杂,如炎症、肿瘤、梗阻、出血、功能障碍等等,腹痛的年龄段和性别不同,常见的疾病诊断也不同。
1、儿童时期腹痛的原因有肠系膜淋巴结炎、肠套叠、蛔虫病等等,可以结合临床症状及超声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2、青壮年出现腹痛多为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炎、胰腺炎,比如胃溃疡饭后疼痛加重,十二指肠溃疡空腹疼痛加重而饭后减轻,暴饮暴食及饮酒容易导致胰腺炎的发生;
3、中老年人腹痛多以胆结石、胆囊炎,消化系统肿瘤及心肌梗塞等疾病引起,需要根据超声及胃肠镜,心电图等综合诊断;
4、女性出现腹痛要考虑是否有卵巢囊肿扭转、黄体囊肿破裂等,如果是育龄期,要考虑是否有宫外孕,做超声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所以,出现肚子疼的症状首先根据年龄及疼痛部位,做初步诊断,根据影像检查及化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明确诊断。
大家好,我是普外科徐医生。
一说上腹痛,很多人都会想到胃痛,但是上腹部可不仅仅是胃,很多其他疾病还需要我们警惕。
一、老规矩,来看看上腹部有什么器官。
1、胃:上腹正中部位
2、十二指肠:连接胃的小肠起始段,在中间及右侧腹
3、胰腺:在胃的后方,狭长的腺体
4、横结肠:在胃下缘
5、肝脏:右上腹位置
6、胆囊、胆管:肝脏下缘
7、脾脏:左侧上腹
8、腹部各类大血管:从中间穿过可分出分支血管
二、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法
1、胃病:常见的有胃炎、胃溃疡、胃糜烂、胃出血、胃穿孔、胃肿瘤。多有上腹部持续性隐痛,进食后加重,消化不良表现;出血时会有黑便或呕血;急性胃穿孔时腹痛变为急性剧烈腹痛,并有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腹腔感染体征。而胃肿瘤患者多有慢性胃病病史,常见于40岁以上患者,可伴有黑便、食欲不佳、消瘦。
治疗:慢性胃病均以抑酸、护胃和保护粘膜为主,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有穿孔或内科治疗无效者需行手术治疗。胃肿瘤病首选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可辅助化疗。
2、十二指肠疾病:常见有溃疡和穿孔,多见于年轻人和不规律饮食者,典型表现为“饥饿痛”,进食2h-3后出现,进食后立即缓解;如穿孔则隐痛变成剧烈腹痛,并有腹膜炎的表现,感染严重者有休克表现。
治疗:溃疡病以抑酸和保护粘膜为主,并改善饮食生活习惯。有穿孔时需要住院禁食和抗感染,症状重者需立即手术治疗。
3、胰腺疾病:胰腺炎和胰腺肿瘤多见。胰腺炎多与暴饮暴食、饮酒、高血脂、胆管梗阻有关系,发作时候疼痛多比较剧烈并有腹膜炎体征。而胰腺肿瘤,起病往往比较隐匿,当有上腹隐痛的时,往往比较晚期了,常伴有黄疸,其发病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
治疗:胰腺炎以保守治疗为主,禁食、通便、抗炎、护肝、营养支持、降血脂等,中医治疗证明对胰腺炎有良好的帮助作用。
胰腺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不敏感。
4、结肠疾病:有结肠炎、便秘、结肠肿瘤,腹痛以隐痛为主,多为持续性,可有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症状重者有梗阻表现,腹胀腹痛明显,腹部膨隆。
治疗:良性疾病以抗炎和通便为主,结肠肿瘤以手术治疗优先,辅以化疗和靶向治疗。
5、肝脏疾病:有肝炎、肝硬化、肝胆管结石、肝脏肿瘤等疾病,腹痛为右上腹胀痛,持续性,可伴有黄疸、食欲下降、肝功能异常表现,合并有感染时候,可以腹痛加重,发热和休克。
治疗:良性疾病先针对病因治疗,辅以护肝、引流、退黄和营养支持治疗。胆管结石和肿瘤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
6、胆囊、胆管疾病:炎症和梗阻疾病多见,轻者隐痛为主,重者有右上腹剧烈疼痛伴发热、黄疸,甚至休克表现。
治疗:以抗炎、护肝、退黄治疗为主,合并有结石、肿瘤疾病需行手术治疗。
7、脾脏疾病:多见于脾功能亢进和外伤性脾破裂。脾功能亢进以贫血、出血表现为主,而脾破裂更凶险,出血量大时可很快出现休克、昏迷表现
治疗:以手术治疗,切除脾脏为主。
8、各类大血管病变:多为栓塞、血管瘤、主动脉夹层为主,病变轻者无不适,重者可有距离腹痛和休克、昏迷表现。
治疗:一旦发病,明确病因后需立即手术治疗。
三、结束语
上腹痛的病因有非常多可能,需要明确病因后再进行治疗。出现不适症状时候,不要盲目认为只有胃病,耽误病情。
关注我,关注健康,我是徐医生,你身边的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