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化疗能治好癌症吗,以及癌症晚期能治好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鸿良
近日,一条关于“16名癌症患者仅用药半年肿瘤全部治愈”的新闻,吸引了很多媒体的关注。这一新闻的源头来自美国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那么,更全面的事实真相是什么?癌症顽疾真的被彻底攻破了吗?这种药物的“神奇”之处又在哪里?我们约请知名科普作者张田勘来和大家详细聊一聊。
(1)全部治愈或是夸大,疗效显著确是事实
对于这个事件,国外媒体有不同的报道。首先,关于参加治疗的人数就说法不一。更多的报道是,参与研究的入组病人有18人,但论文原文描述的是,真正接受药物试验治疗的病人只有12人。这些病人是错配修复缺陷型II期或III期直肠腺癌患者。
对于这些病人,研究者每3周给予一种新药物——抗PD-1单克隆抗体单药dostarlimab,持续6个月。总体结果是,共有12名患者完成了新药物治疗,并接受了至少6个月的随访。所有12名患者都有临床完全缓解,并且在随访期间(6至25个月)没有出现癌症进展或复发的病例,也未发现3级或更高级别的不良反应。
再进一步解读,可能有更多的细节和内容需要复盘。
一是,这种癌症只是错配修复缺陷型II期或III期直肠腺癌患者,而非所有直肠癌和所有分期(0-IV期)。错配修复缺陷型直肠癌患者只占所有直肠癌患者的5%-10%,而新药物对绝大部分直肠癌无效,因为两者的基因不同。
其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只是临床症状消失,而非治愈。对于治愈,有一个普通的标准,即治疗后5年不复发,也就是有5年生存期才称得上是治愈。从严格意义上看,只有治疗后永远没有复发,才算治愈,5年生存期只是一种相对治愈。这12名患者的随访期还只有6个月,因此,需要继续随访和观察,至少要25个月,以及持续到5年未复发,才算治愈。
因此,该项研究作者的结论非常谨慎:错配修复缺陷型晚期直肠癌对药物PD-1阻断高度敏感,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来评估结果。
但是,这项研究结果也的确鼓舞人心,正如该项研究的参与者迪亚兹博士所言,这是癌症史上前所未见的状况。尽管参与试验性治疗的患者数量较少,但每位患者都完全缓解,这是以前闻所未闻的结果。
另外,同样是直肠癌和其他癌症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行治疗,如别的PD-1抑制剂帕姆单抗和纳武单抗,也可以达到类似的疗效。但是,这种治疗有许多副作用,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乏力、贫血、腹泻和恶心,严重的会出现转氨酶升高、脓毒血症和急性肾衰竭。由于使用的是免疫抑制剂,还可能出现免疫性肺炎、免疫性结肠炎、免疫性肝炎等不良反应。相比之下,此次12名接受静脉给予新药物的患者并无一人出现副作用。
这种药物每3周给药一次,持续6个月,每剂花费约11000美元。6个月下来,总的费用约9.4万美元,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2)“神奇”来自让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从外媒报道来看,新药物dostarlimab确实有其“神奇”之处,那么它的“神力”到底来自哪里?
说起来也并不神秘,它的思路来自于解放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撕下癌细胞的面具,让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能识别并摧毁它们。这种抗免疫抑制剂药物的研发是近年来抗癌研究的热门赛道,已经陆续有了不少成果,新药物dostarlimab就是这条热门赛道上的“新秀”。这其中的原理,要从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说起。
虽然化疗和放疗治疗癌症有效,但副作用太大,会出现“杀癌一千,伤正常细胞八百”的效果,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让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以抗御癌细胞。
美国的艾利森和日本的本庶佑分别发现了束缚免疫T细胞的两种分子:CTLA-4和PD-1/PD-L1,它们都有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一个新的思路由此而来:解除它们,不就等于是解放了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吗?
以此为契机,便产生了抗病抗癌的新方式,那就是寻找到抑制CTLA-4和PD-1/PD-L1的药物,这就等于解除了T细胞的刹车,让T细胞充分发挥杀灭癌细胞的作用。
艾利森和本庶佑因为对免疫抑制分子的发现,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他们发现的基础和原理上,促成了医药公司研发相应的药物来治疗癌症,产生了一系列抗CTLA-4和抗PD-1/PD-L1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统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现在的新药物dostarlimab就是其中一种,其原理是抑制PD-1分子,以解放体内的T细胞,让其发挥正常或超常的杀灭肿瘤细胞的功能,这类药物尤其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晚期癌症,以及对放疗和化疗有严重副作用的患者。
其实,早在dostarlimab之前,抗免疫抑制剂的药物就已经显示功效了,并且对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治疗显示了非常好的效果。
2015年8月20日,91岁高龄的卡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已确诊罹患晚期黑色素瘤,脑中的4个瘤块约2毫米大小。卡特当时认为他命悬一线,称他的命运“已掌握在他所尊崇的上帝手中”。
然而,2015年12月6日,美国各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卡特发表声明称,医生在给他做完最近一次脑部磁共振成像扫描后,没有发现此前在他大脑中出现的黑色素瘤或新的癌细胞。
卡特使用了一种抗癌新药pembrolizumab单克隆抗体,商品名为齐楚达,即帕姆单抗。在医生对他试用了刚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紧急批准的齐楚达几个月后,卡特大脑内的4个黑色素瘤转移灶就已经全部消失。这在当时被视为免疫调控方式治疗癌症的奇迹,用单抗阻止免疫抑制分子PD-1来治癌达到了极好效果。
艾利森(左)和本庶佑(右)因为对免疫抑制分子的发现,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新赛道上各种抗癌药物扬帆竞发
其实,对PD-1分子进行抑制的药物还有很多,除了有帕姆单抗外,还有纳武单抗。在临床3期试验中,纳武单抗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有效率为32%,其中对95%的患者具有持续疗效。
帕姆和纳武单抗都是通过阻断PD-1分子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让T细胞产生强大的杀灭癌细胞的功效。这两种单克隆抗体药物于2014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纳武单抗还可用于治疗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霍金奇淋巴瘤、头颈部鳞癌、尿路上皮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等。
根据艾利森发现的CTLA-4分子抑制T细胞的原理,美国一些医药公司研发出了易普利姆玛单抗,商品名为伊匹单抗。这种单抗能特异性结合T细胞表面的CTLA-4分子,阻止CTLA-4分子对T细胞的抑制。伊匹单抗在临床3期试验的结果是,约20%的病人存活期超过3年,一些人在10或11年后仍然活着。因此,伊匹单抗首先于2011年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用于治疗黑色素瘤。
目前全球还有253个PD-1/PD-L1抗体联合药物靶点组合正在进行试验,但仅有少数组合有幸进入III期试验,绝大部分在II期试验阶段就惨遭淘汰。目前PD-1抑制剂是最常用的治癌基础药物,其次是抗PD-L1单抗药物。
无论是抗PD-1的单抗,还是抗PD-L1的单抗,以及抗CTLA-4的单抗,目前治疗癌症的有效率在30%左右,并且还有较多副作用,最常见的副作用是疲劳、呼吸急促、肌肉骨骼疼痛、食欲下降、咳嗽、恶心和便秘;最严重的副作用是严重免疫介导副作用,即免疫系统的作用太强,伤及自身的健康组织和器官,包括肺、结肠、肝脏、肾脏及产生激素的腺体。
现在,dostarlimab作为一种抗PD-1分子的单抗药物,在12名错配修复缺陷型II 期或 III 期直肠腺癌患者中都获得了临床完全缓解,应当说是这种药物和抗癌原理的一种新成果。而且,这种新药物也经历了一系列试用。2019年首次发现dostarlimab对子宫内膜癌可能有效,2021年4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复发或晚期错配修复缺陷型子宫内膜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癌效果还需要长期的临床实践来检验,因此,对采用dostarlimab药物的12名病人,以及未来更多的病人也需要持续观察,才能获得最真实和最全面的结论,从而让癌症治疗既有效也安全。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相比较手术,患者对化疗的接受度更低,但其实它作为一种医疗方式,只是为了帮助癌症患者减轻痛苦,此时不让肿瘤继续生长是重中之重,如果再继续犹豫,最后可能连化疗都束手无策。但是,想让患者坦然接受化疗比较困难,因为一直以来它都被人们“魔化”了,只要误会没有解除,人们就不会放下心。
化疗后的患者更容易死亡?
四岁的小患者果果在两年前确诊肿瘤,此后经历了12次化疗,终于让体内的癌细胞放慢速度,给小患者赢得了成长的机会。
单板运动员Max Parrot经历12次化疗,终于成功对抗霍奇金淋巴瘤,成为一位抗癌成功者,也正是因为规范治疗才让他有机会重返赛场最终夺得金牌。
王国栋警官罹患肠癌晚期,11年经历120次化疗他都没有轻易放弃,最终突破人生阴霾,走出绝望低谷,成为抗癌明星。
这些都是我们身边通过化疗最后成功战胜癌症的例子,除了他们还有很多,如果他们当初没有接受化疗,对化疗不信任,或许就不会有现在。
想要消除癌症不太现实,但科学化疗能挽救更多的生命,比如说生殖系统肿瘤,经过化疗治愈率可达99%,再比如说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生存率提升到75%。如果没有化疗,这些患者可能连一半存活的机会都没有。
化疗对患者有什么帮助?
有人说患者受不了化疗,用化疗相当于谋杀,但是也有人举出正面案例,说化疗是救人不是害人。其实,在明白它的工作原理后就能明白何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它就像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扔入水中荡起涟漪,被波及的地方都会受损,不管是正常还是不正常。可正是因为大范围攻击癌细胞,才让癌细胞无法生存下去,也给患者抢得了一线生机。
如果患的是膀胱癌、卵巢癌、血癌,那么不用犹豫了,进行化疗能提高成功率延长生存期。再配合其他治疗方案,患者的存活的希望大大提高。
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化疗
有人化疗后身体更差了,可能是因为他的身体条件非常差,再化疗出现副作用身体就更差了。所以,虚弱的患者、高龄老人,医生通常不会建议化疗。
另外,凝血功能差、皮肤破溃面积大、有肠胃吸收障碍、精神疾病的患者,选择治疗方式也要经过深思熟虑。因为化疗后黏膜很容易出血,凝血能力差、皮肤有破损的话感染风险更高。
再者,患者会因为呕吐、反胃吃不下饭,若还有吸收障碍,营养很难被利用,最后机体就会被消耗殆尽,寿命也大打折扣。精神疾病患者就不用说了,根本无法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一旦做出危险举动,可能会功亏一篑,病情恶化。
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如何面对?看看网友的经验,或能让你少走弯路
袁女士的父亲查出肺癌,从刚开始拒绝化疗到最后父亲化疗后身体逐渐恢复,她总结了4个经验,现在分享给大家。
刚开始袁女士也很纠结,到底要不要化疗,因为身边人都不赞成,还例举很多失败的事例,后来袁女士还是决定相信医生,坚定配合治疗,既然自己不是专业的,那就把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她庆幸自己做了正确的决定,虽然父亲也出现了副作用,但是肿瘤被控制住了。
化疗过程中不要用中药进行调理
家属看患者因为化疗很痛苦,所以着急寻来中药想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因为中药本身就不好喝,患者喝了会更难受。袁女士的父亲每次喝过中药后都不想吃饭,最后只能先暂停喝中药,变着花样做营养餐给父亲吃。
制定好营养方案
要制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热量充足的一日三餐,胃口不佳的时候可以少吃点,分多次吃完,也可以改成流质、半流质,降低进食难度。一般吃饭放在吃药前,吃饭后肠胃里面有东西,对药的反应会小一点。
重视发烧感冒,及时检查治疗
生病会加重副作用,同时让治疗进度变慢,一旦发现患者有生病迹象,要及时检查,因为患者现在的抵抗力很差,不重视的话可能引起大问题,还会导致化疗延期。现在天气转冷,要做好保暖工作以防生病。
调整作息适当锻炼
生病后很多人怕了,不敢随便外出和运动,害怕身体恶化,但其实必要的活动是可以进行的,有助于加快药物代谢,提升免疫力,也可防止下肢静脉曲张和肺栓塞。再者总是闷在家里,患者的心情会变差,总想着脱发、溃疡、腹泻等问题,会更加焦虑,不如出去走一走散散心。
通过文章可以知道,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缓解,不是毫无办法,既然能缓解,那就不应该害怕,该治疗要积极治疗,当务之急是延长生命,尽可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