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止痛药三阶梯(癌症后期止痛药有哪些)

2023-10-06 19:58:46
淋巴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止痛药三阶梯(癌症后期止痛药有哪些)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止痛药三阶梯,以及癌症后期止痛药有哪些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军医解读肿瘤的三阶梯止痛

作者简介:张瑞萍,副主任医师,解放军第306医院血液肿瘤科。

肿瘤患者的疼痛发生率高达70%,是患者最恐惧的症状之一,很多肿瘤患者告诉我们:“大夫,只要不让我痛就行”。

是的,所有人都害怕疼痛,抗击疼痛从来都是肿瘤科医生最应该掌握的技能,它贯穿肿瘤治疗的始终。

1986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三阶梯止痛法,我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于1994年公布的《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的指导原则》是癌痛药物治疗必须遵守的五大原则之一,即在对癌痛的性质程度和原因作出正确评估后,适当地选择相应的镇痛剂,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应主要选用解热镇痛剂类的止痛剂;若为中度疼痛应选用弱阿片类药物;若为重度疼痛应选用强阿片类药物。

第一阶梯

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注意:非甾类止痛药存在最大有效剂量(天花板效应注)的问题。 常用药物包括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盐、加合百服宁、布洛芬、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消炎痛、吲哚美辛、意施丁(吲哚美辛控释片)等等。

第二阶梯

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弱阿片类药物也存在天花板效应。 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奇曼丁(曲马多缓释片)、双克因(可待因控释片)等等。

第三阶梯

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强阿片类药物无天花板效应,但可产生耐受,需适当增加剂量以克服耐受现象。以往认为用吗啡止痛会成瘾,所以不愿给患者用吗啡,现在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使用吗啡的癌痛患者极少产生成瘾性。此阶梯常用药物有吗啡片、美菲康(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可直肠给药)等等。但是,杜冷丁这一以往常用的止痛药,由于其代谢产物毒性大等因素,未被推荐用于控制慢性疼痛。

对疼痛的处理采取主动预防用药。止痛剂应有规律按时给予,而不是必要时才给,下一次用药应在前一次药物药效消失之前给予,得以持续镇痛。通过正确治疗,除少数病例外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经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无确凿证据显示弱阿片类药物的有效性,弱阿片类药物存在“天花板效应”,即增量不增效,因此,在2012年欧洲姑息治疗学会提出,低剂量第三阶梯药物(如吗啡或羟考酮)可作为第二阶梯(如可待因或曲马多)的替代药物,许多研究者建议取消WHO第二阶梯镇痛,在与疼痛做斗争的过程中,可以跳级使用强阿片药物,以尽快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

建议肿瘤患者朋友们消除对吗啡类药物的恐惧心理。在西方国家它被称为是上帝送给人类最好的礼物,请记住,有办法让我们不痛!

癌症晚期可以用杜冷丁止痛吗?为什么现在基本上不用这个药了?

杜冷丁这个药简直太深入人心了,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很多癌症病人剧烈疼痛,就会要求医生说,你这吗啡效果不行,给我来支杜冷丁让我舒服点。确实,在几十年前药物缺乏的时候,杜冷丁给一部分癌痛病人减少了痛苦。如今,时代进步了,许多人对于癌痛治疗的认识和观念却没有进步。

WHO 也早就不推荐杜冷丁用于癌痛治疗了。因为1.杜冷丁口服吸收不规律,只能肌注给药,用药不方便,血药浓度也不稳定,不利于稳定控制疼痛。2.杜冷丁作用时间很短,只有 2~4 小时,还不如吗啡(4~6 小时)。3.杜冷丁会在体内代谢成为去甲哌替啶,神经毒性较大,反复应用蓄积后会导致神经中毒症状如震颤、抽搐、肌阵挛、癫痫发作。4.杜冷丁注射后血液与脑内浓度迅速上升,容易达到引起「飘」感的高浓度,长期使用很容易上瘾,出现精神依赖。

那么该用什么止痛呢?

多学科联合止痛、全程止痛,是目前国内外最为提倡的镇痛方式。疼痛绝大多数是癌症本身引起的,所以抗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后,如果肿瘤得到控制,疼痛会明显缓解。比如放疗对骨转移造成的疼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其有效率最高在70% 左右。其他的镇痛方式包括1.口服药物 包括一阶梯止痛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西乐葆、散利痛、英太青、芬必得等;二阶梯止痛药物曲马多、布桂嗪、可待因等;三阶梯止痛药物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2.外用止痛药 芬太尼贴剂;3.针剂止痛 常用的有曲马多注射剂和吗啡注射剂,或者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泵。4.其他镇痛方式 包括神经阻滞、神经毁损、持续蛛网膜下腔药物输注镇痛等,这些止痛技术创伤小,治疗效果也很好。

对于中晚期肿瘤如骨转移、腹膜后转移患者,这类患者的疼痛可能是神经受到肿瘤破坏而不是单纯无菌性炎症刺激导致的,这类疼痛称之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规的止痛药物效果不佳,通常需要加用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及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多,应遵循晚上开始、小量使用、逐渐加量、缓慢减量的原则。

癌症晚期患者的镇痛药,配药小分队送来了

疫情期间,有长期用药需求的居民最担心的莫过于药品供应是否能保障。为守护好居民的“药箱子”,北外滩街道唐山居委成立了一支由3名居委干部和6名志愿者组成的“配药小分队”。自4月以来,他们已经为将近600位居民完成了配药任务。

唐山居委负责5个小区,涉及1807户、3807人。其中,棉纺印小区是虹口区首批“无疫小区”之一,唐山新苑和227街坊也都被划入了防范区。唐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任佳伟告诉记者:“唐山居民区的老年人口很多,占到了三分之一。”

疫情期间,封控在小区里的居民用药需求日益凸显。不少慢性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群体因无法出门配药而心生焦虑。为此,唐山居委牵头成立了“配药小分队”。

居委干部小朱是“配药小分队”的骨干力量。她表示,每天收集的医保卡常常就能装满纸板箱。这些医保卡都要经过消杀处置,静置一段时间才能进入到整理登记阶段,“最忙的时候,我们收到了100多本医保卡,装了7个盒子,光是登记信息就用了半天。”

一开始,“配药小分队”采取的是人工手写登记方式。一两个人将居民的信息、配药名称、收款金额等进行逐一登记,百余条配药信息抄写下来,往往要用上3个多小时。后来,“配药小分队”也总结出了经验,改用电脑录入,信息既清晰又加快了登记速度。

如果说登记信息工作是考验眼力,配药工作就是在考验体力了。社区志愿者李家骏和高剑主动承担了这项工作。从一周一次到一周三次,他们负责挂号、开药、付款、拿药。

“这种药应该是地段医院没有的,要去中心医院配”“要去三甲医院配的药我们已经上报了,请您耐心等待”“要不要换另外一种同等药效的”……时间一久,他们对于一些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常用药,以及哪里能配到药、哪些药需要上报街道帮配等,基本都能做到“门清”。


居民李老伯是一名癌症晚期患者,镇痛药不能停,一停他就会痛得受不了。以往,李老伯一般是开2盒药备着。为了确保老人家用的药不断,“配药小分队”为他争取到了一次开4盒,让老人家安心用药。

唐山居委表示:“李老伯这样的情况时刻提醒着我们,一定要把居民的‘药箱子’记在心头,这关乎他们的生命健康。”为了使居民能尽快拿到药物、缓解病痛,“配药小分队”会风雨无阻、继续前进。

记者:张雯珵

癌症晚期可以用杜冷丁止痛吗?为什么现在基本上不用这个药了?

杜冷丁这个药简直太深入人心了,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很多癌症病人剧烈疼痛,就会要求医生说,你这吗啡效果不行,给我来支杜冷丁让我舒服点。确实,在几十年前药物缺乏的时候,杜冷丁给一部分癌痛病人减少了痛苦。如今,时代进步了,许多人对于癌痛治疗的认识和观念却没有进步。

WHO 也早就不推荐杜冷丁用于癌痛治疗了。因为1.杜冷丁口服吸收不规律,只能肌注给药,用药不方便,血药浓度也不稳定,不利于稳定控制疼痛。2.杜冷丁作用时间很短,只有 2~4 小时,还不如吗啡(4~6 小时)。3.杜冷丁会在体内代谢成为去甲哌替啶,神经毒性较大,反复应用蓄积后会导致神经中毒症状如震颤、抽搐、肌阵挛、癫痫发作。4.杜冷丁注射后血液与脑内浓度迅速上升,容易达到引起「飘」感的高浓度,长期使用很容易上瘾,出现精神依赖。

那么该用什么止痛呢?

多学科联合止痛、全程止痛,是目前国内外最为提倡的镇痛方式。疼痛绝大多数是癌症本身引起的,所以抗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后,如果肿瘤得到控制,疼痛会明显缓解。比如放疗对骨转移造成的疼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其有效率最高在70% 左右。其他的镇痛方式包括1.口服药物 包括一阶梯止痛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西乐葆、散利痛、英太青、芬必得等;二阶梯止痛药物曲马多、布桂嗪、可待因等;三阶梯止痛药物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2.外用止痛药 芬太尼贴剂;3.针剂止痛 常用的有曲马多注射剂和吗啡注射剂,或者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泵。4.其他镇痛方式 包括神经阻滞、神经毁损、持续蛛网膜下腔药物输注镇痛等,这些止痛技术创伤小,治疗效果也很好。

对于中晚期肿瘤如骨转移、腹膜后转移患者,这类患者的疼痛可能是神经受到肿瘤破坏而不是单纯无菌性炎症刺激导致的,这类疼痛称之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规的止痛药物效果不佳,通常需要加用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及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多,应遵循晚上开始、小量使用、逐渐加量、缓慢减量的原则。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10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