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发烧39度说明什么与癌症病人发烧说明什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病人发烧39度说明什么,以及癌症病人发烧说明什么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癌症患者反复发烧,可能是这四个原因导致

发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了,从几个月的小孩子,到几十岁的老人,人的一生中总会经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发烧。发烧是我们身体的保护机制之一,有时也是身体求救的信号。

癌症患者也会发烧,但是作为高危人群,癌症患者发烧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原因,和特殊的危险之处呢?

一、癌症患者发烧的原因

从病因看,癌症患者发烧,主要原因可大致分为两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1.感染性原因

①“管子”感染

很多病友都是负“管”前行的,身上经常有一个或多个功能不同的管子。

比如输液用的留置针、深静脉置管、PICC,或者胸水、腹水引流管,尿管、胃管等等。这些“管子”日常如果护理不当,消毒不到位,尤其是在夏天这种高温环境下下,就很容易造成感染,进而发烧。

②创口感染

最常见的创口感染是手术伤口感染,其次是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压疮创面感染、浅表部位肿瘤溃烂出现感染等。

③癌症相关感染

除了常见的创口感染外,由于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额外破坏免疫系统,这就使得病友们更容易被各种病原体侵蚀而出现感染。

例如,对于常人来说,肺部与外部空气直接接触,外部的微生物在免疫系统的监督下,很难掀起风浪,但在肿瘤患者身上就会成为致病菌引起肺部感染

又如,在治疗过程中因为药物的消化道毒性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或黏膜的屏障功能不足,不仅会有腹泻便秘的问题,还容易引起消化道感染。

患有妇科肿瘤的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其他常见的还有扁桃体炎、皮肤软组织蜂窝织炎、口腔黏膜感染等。

这些感染除了常见的细菌感染,有时还可见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特殊病原体感染和寄生虫的感染等,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热。

④粒细胞降低性发热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当患者接受化疗,产生骨髓抑制的副作用时,中性粒细胞生成不足,加上化疗药物对已有细胞的破坏,会导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致使免疫功能下降,就很容易发生感染。

中性粒细胞降低性发热发生的概率与中性粒细胞降低的时长相关,也就是说,降低的时间越长,发烧的概率就越大,越严重

一般来说,中性粒细胞于化疗结束后一周开始降低,至停药后10~14天达到最低,此时出现发烧的概率最高,这种发热如果不能及时对症处理,会发生生命危险,必须引起重视。

近几年随着医学科普的推广,有些患者或家属对血常规报告也能略懂一二,此时需要重视的一点是,普通人在发生感染时会有查血会显示白细胞升高,但化疗的患者由于化疗药物对白细胞的杀灭作用,白细胞可能不会升高,有时反而会降低,当发生粒细胞降低性发热时白细胞计数会很低。但是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血沉会明显升高。

因此不要因为报道单上白细胞不高,就认为没有感染。

2.非感染性原因

由于有肿瘤在体内作祟,有时,即使没有感染,也会有一些因肿瘤或治疗肿瘤等非感染因素导致发热。

1.药物性发热

化疗药中有一部分也会引起发热,本质其实是化疗药物的过敏反应

容易导致发热的常见药物有:铂类药物、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博来霉素、干扰素、白介素、唑来膦酸等,有些患者需要长期大量使用皮质激素,也会有发热的表现。

这种发热体温上升会比较快,很快就达到39摄氏度或以上,同时有怕冷的表现,也有的患者会出现寒战,但是停药后体温就会逐渐降低到正常。

2.肿瘤热

这种发热来自肿瘤自身。这种发热的原因是肿瘤代谢过程中释放出了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引起白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这一过程会释放一定的致热源,最终出现发热。

另外,还有可能是因为肿瘤生长迅速,使肿瘤中心组织没有足够的血供,最终缺血缺氧导致坏死,这些坏死组织的组织调出来被人体吸收引起发热(这种发热俗称“吸收热”)。

3.中枢性发热

脑肿瘤的患者或出现脑转移时,肿瘤可能直接侵犯神经中枢,当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被侵犯时,体温调节功能就会被影响,发生中枢性发热。

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短时间内体温迅速升高,可达到41℃甚至更高,如果画出体温波动图,就可以发现体温是呈直线上升的。这种发热是药物无法治疗的,需要及时就医。

4.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

晚期的患者由于长期被肿瘤所消耗,体内内环境失调、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多种问题下,也会有不明原因的发烧表现。另外,有些患者在输血或输注白蛋白后也有发热,是一种极其微弱的排异反应。

非感染性发热一般发生在肿瘤进展期或化疗期间,除中枢性发热会引起高热外,其他几种都以低热为主。

二、如何应对

如果是住院期间发烧,无论体温高低、发烧时间长短,都要及时通知医生,由医生进行判断和治疗。

但更多的发烧情况可能是在家里,感染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最常见的情况,有置管的患者可以先检查置管部位,术后患者检查手术切口,长期卧床的患者检查是否有压疮,创面是否感染;是否有胸痛、咳嗽等肺部感染的表现;是否有腹泻、腹部疼痛等消化道感染的表现;是否有尿频、尿急等泌尿系感染的表现;是否有咽喉肿痛等扁桃体炎的表现。

如果有可能是因感染引起,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如拔除置管、进行细菌培养并根据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如果全身上下都检查过了,没有发现感染,也可以考虑暂时居家观察,尤其是新冠疫情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返院的频率。

居家观察时,最主要的是密切监测患者体温。

38℃以下时可予以物理降温。即:温水擦拭额头、太阳穴、前胸、腋窝、肘窝、腹股沟、手心、脚心等部位。

一般我们会用酒精降温,但是有些患者皮肤较为敏感,甚至可能有一定的皮肤不良反应存在,酒精刺激后会有局部皮肤会有瘙痒、泛红、起丘疹等不适,且酒精迅速蒸发时会大量带走身体的热量,以酒精擦拭前胸等部位时局部体温降低过快还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尽量还是用温水。

超过38℃时可予以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口服。

其他的药物相关性发热不需要特殊处理,可适当多喝水促进药物代谢,一般在停药后24小时内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如上述办法在两天内不能有效退烧,还是要及时就医的,避免延误病情。

癌细胞怕热?如果人发烧到43℃,能不能治愈癌症?真相来了

文文妈因患乳腺癌在做化疗,随着次数增多,平时总没胃口,还恶心、腹泻,非常痛苦。偶尔听小区遛弯的阿姨说,癌细胞怕热,发高烧能治愈。

文文妈听后,瞒着家人让自己发烧43℃,坚持不去医院,急坏了家人。家人最后通过拨打110才把文文妈送去医院。医生说,幸好送得及时,癌症病人最怕发烧。癌细胞不是怕热吗?为什么患者怕发烧?

一、发烧可能意味着感染

发烧通常是由感染引起。发热的原因包括炎症、药物反应或肿瘤生长。有时,原因可能不为人所知或不容易找到。普通人偶尔发烧是很常见的。发烧是抵抗细菌的重要天然防御措施。

然而,癌症患者的发烧可能是感染的征兆。由于在癌症治疗期间感染可能会危及生命,患者不应掉以轻心,因为感染会迅速蔓延到全身并导致败血症。这是一种极端的、危及生命的感染反应。

接受癌症治疗的人感染的风险更高,因为癌症治疗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帮助抵抗感染的白细胞比正常人少,患者的身体抵抗感染的效果会较差。

研究表明,大约5%到25%的接受化疗的患者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化疗越激进,风险就越高。年龄和其他潜在疾病也会有影响。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在化疗患者中很常见。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需要在引起更大并发症之前立即进行治疗。

越早治疗感染或发烧,患者出现更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就越小。找出导致发烧的原因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好的方式快速治疗。

二、癌细胞怕什么热?

治疗癌症有一种手段叫“热疗”。热疗是一种利用人工诱导热量的生物效应治疗癌症的医学模式。

尽管医学对癌症组织中体温升高的内在影响知之甚少。但自古以来,升高体温就被认为是治疗肿瘤病变和传染病的流行治疗方法。

最近医学的研究证据表明,在39-42°C加热会降低细胞的存活率,而在温度≥42.5°C维持1小时以上效果会更好。

热疗可以增强机体对癌症的免疫反应,同时减少癌症的免疫抑制和免疫逃逸。它还表明,热疗会抑制化疗或放疗后受损癌细胞的修复。

局部热疗的作用与受控的、区域受限的发热情况相同。两个非侵入性电极提高了肿瘤区域的温度。电磁波通过使体内的水分子振动并加热组织来产生高于40摄氏度的温度。

研究结果说明,热疗与免疫疗法、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和手术相结合具有用于癌症治疗的潜力。然而,热疗的抗癌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上很难仅在癌组织中聚合热效应深度来加热装置发生作用。

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型癌症疗法,该疗法使用核磁共振扫描仪产生的磁推进梯度导航到肿瘤的铁磁热种子,然后远程加热以杀死附近的癌细胞。这种在小鼠身上展示的疗法被称为“MINIMA”。

无论已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手段还是最新研究成果都只表明加热会降低细胞的存活率,但没有研究证明发烧和癌细胞的减少相关。

三、患者发烧后怎么办?

如果癌症患者发烧,请及时就诊。癌症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物。

当患者感到过热时,下丘脑会向其身体发出信号以逆转发烧。因此,患者的血管会扩张,导致出汗更多,从而降低体温。

癌症患者发烧后需要更深入的评估,以确定他们的感染源和适当的治疗方案。发烧的患者也会被隔离,以防止接触任何其他感染。还将进行尿液和血液测试以检查细菌感染的指标。

医生可能会开抗生素来减轻患者的病情。如果发烧不是由感染引起,抗生素将被停用。但是,在发烧消退之前,患者仍需要护理和治疗。

总结:科学预防最重要

如果我们的寿命足够长,1/3的人将在其一生中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一旦被确诊,患者需要与家人、医生保持畅通沟通,治疗过程要遵循科学,不能听风就是雨。

化疗可能将患者的免疫系统限制到较低的水平。需要患者保持卫生、避免受伤、饮食健康、通讯畅通、不进入可能会接触到细菌的人群,如商场、公共交通。您了解了吗?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