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 多发性结节严重吗,以及癌症 多发性结节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抗癌11年后再现双肺多发结节,分期分批清除全部早癌威胁
乳腺癌、肺早癌……11年来,63岁的黄女士一直在和恶性肿瘤进行着抗争。得益于不断进步的治疗手段,她的双侧乳腺癌和右肺早癌都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得到了及时的控制。
不幸的是,她今年复查胸部CT发现双肺多发结节,均考虑恶性可能。为了治疗,她再次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治疗,经胸外科蔡松旺副主任医师精心设计手术方案,分两期为其成功清除了这些已经演变为清润性肺腺癌的小结节。
正常人的肺共分为5个叶,黄女士的肺结节分别长在右肺中叶、右肺下叶及左肺下叶,均考虑原发性肺癌,需要手术切除;且病人9年前曾因右肺上叶鳞癌做过右肺上叶的部分切除,肺功能就要比正常人差一些。
由于9年前的肺癌治疗中,已经切除了黄女士一段肺叶,肺功能偏差。此次多发性肺结节出现后,如果同时进行双侧肺结节进行手术,手术风险较高,术后并发症也会增加,为了安全起见,蔡松旺决定,分两次对双侧的肺结节进行手术,即先对一侧肺结节进行治疗,三个月后对另一侧肺结节进行治疗。
考虑左肺下叶结节大,实性成分多,靠近胸膜,若不尽快手术,不久可能会转移,所以需要尽快切除。同时,由于该结节靠近肺外侧,蔡松旺团队选择在微创下先把肺结节所在的肺组织做部分切除,然后快速送到病理科做冰冻病理,在等待30分钟后,冰冻病例结果提示左肺下叶结节为浸润性肺腺癌。由于这个结节较大,不排除有淋巴结的转移,为了保证手术效果,最终在微创下完成左肺下叶肺癌根治手术。术后第3天,黄女士便康复出院。
3个月后,黄女士应期再次到胸外科打算微创下解决右肺中叶和下叶的结节。经过蔡松旺团队的评估,黄女士的肺功能无法耐受肺癌根治手术,为了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肺功能的丧失,在与黄女士充分沟通后,决定在微创下对右肺中叶部分切除,对右肺下叶的肺结节行精准的肺段解剖性切除,手术过程顺利,切下来的两个结节均为浸润性肺腺癌,并对肺门纵隔的淋巴结进行清扫。术后第4天,黄女士便康复出院。
蔡松旺表示,多发肺结节的处理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没有非常一致的标准意见。总的原则是,相对较单发肺结节倾向保守;主要关注主要病灶;是否处理干预看主病灶的风险,如果需要干预了,兼顾次病灶,尽可能保留更多肺组织的同时尽可能处理净能处理的病灶。“如果肺结节是高危结节,像黄女士的三个结节,CT上呈现肺癌的影像学特征的肺结节,目前手术是治愈的唯一最有效的方式。”
对于较小的多发低危结节,可以选择定期复查胸部CT随访。针对多发肺结节,最为关键的是,找到经验丰富的胸外科医生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与随访方案。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杨平珊 张灿城
20多年前乳癌手术,发现肺结节5年,多发,切还是不切?如何切?
(文中含手术标本展示,为呼应文章科普内容,请谨慎点击阅读)
杭州的某A,今年已经73岁了,20多年前曾经因乳腺癌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她于5年前检查发现有肺结节,但没有提供早期的影像资料,目前不知道当时的结节是哪处,以及大小形态的情况。前些天来门诊时,我们看了她的胸部CT,发现肺部结节非常不舒服,要考虑肿瘤的可能性大,而且已经到了该手术干预处理的阶段的。
影像资料:
病灶1:右肺尖磨玻璃影,感觉略模糊,但轮廓还是相对清的,似有血管征
原来是混合磨玻璃结节,瘤肺边界在上图层面清(红色箭头),见明显的实性成分(粉色箭头),周围是磨玻璃成分(绿色箭头),还有胸膜牵拉影响(蓝色箭头)。邻近部分似见另外的磨玻璃病灶(绿色圈起来的)。
病灶可见月牙铲征(砖色箭头),有实性成分、有胸膜牵拉、有明显磨玻璃成分,而且表面不平,有锯齿样
上图是边缘部分
病灶2:上叶另见微小磨玻璃结节,密度略偏高,轮廓较清
病灶3:左下叶背段微小磨玻璃结节,轮廓清,密度偏高
病灶4:左下叶背段另见微小淡磨玻璃结节
病灶5:左上叶下舌段见微小磨玻璃结节
影像印象:
两肺多发磨玻璃结节,主病灶在右肺尖,是混合磨玻璃结节,有显著恶性影像特征,包括混合磨玻璃密度、轮廓清楚、边缘不平、血管征、胸膜牵拉、月牙铲征等,考虑是浸润性腺癌了,不能再观察随访了的。余肺结节多考虑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可能性大。
临床思路:
1、是否为乳腺癌转移:乳腺癌术后已经20多年,目前两肺的病灶主要为磨玻璃密度,主病灶更是混合磨玻璃,不是转移瘤的影像表现。转移瘤一般是圆形或类圆形的多发,位于肺外野的实性结节;所以首先考虑原发,而且是多原发早期肿瘤性病变。
2、是否要手术干预,还是仍可随访:我不知道之前为何说发现5年了仍未干预,但从主病灶来看,不处理是存在很大风险的,有实性成分的混合磨玻璃并不是安全的结节,如果随访过头导致转移将是极不划算的。
3、手术需不需要一网打尽:目前有许多医生的观点是发现的结节都尽量处理干预,可以手术或手术加消融等其他局部治疗措施。但该病例结节分布于两肺,左上叶、左下叶、右上叶都有,年纪已经73岁,纯磨玻璃结节的话,相对惰性,发展慢,观察窗口期长,危险性低,为了追求彻底消除结节,过于扩大手术范围或多处干预切除必要性不强。应该先解除最危险的病灶,其他病灶真有随访中进展,再来通盘考虑决定是否干预以及如何干预更为稳妥。因为就如我们一直强调的,其他随访中很可能还会出现第6处、第7处甚至更多处结节的。
4、手术方式如何选择:如果我们决定只处理主病灶,那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包括:右上叶楔形切除、右肺上叶尖段切除以及右上叶切除加淋巴结采样或清扫。我的想法是,如果没有其他结节 ,可以考虑右上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因为是混合磨玻璃密度,术中快速大概率会是浸润性腺癌的,这样做符合指南精神,也相对感觉上更彻底。但现在她有多处结节,即使切除了右上叶,仍未完全解决肺部的问题。而这种磨玻璃成分占比也还较多的浸润性腺癌,已经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血行转移的概率并不大,当然真若存在血行微转移,那切了肺叶也不能解决问题。肺段切除可以考虑,这样能取得第12组淋巴结。但如果选择更简单方便的楔形切除,术中纵隔与肺门淋巴结采样,其实与肺段切除只相差第12组淋巴结有或无采到,但创伤、费用、恢复情况等相差不小。个人倾向楔切加淋巴结采样些。
最后结果:
经过与患方的充分沟通,并陈明利弊得失,最后患者选择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部分(楔形)切除加淋巴结采样样。手术非常顺利,术后标本如下:
术中送快速切片示:
淋巴结情况:右肺第2-4组淋巴结0/2,第7组0/1,第8组0/1,第10组0/1均未见癌转移。
我想这是比较好的结果,也是更有利于患者的手术方式,仍为以后可能需要处理肺部其他结节留有完全足够的余地,即使再有肺叶切除,仍估计能够耐受。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5年生存率可高达100%!肺多发磨玻璃结节,没那么可怕丨刘宝东教授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蓝字“医学界肿瘤频道”关注我们
肺多发磨玻璃结节的诊治策略,一文掌握!
肺结节究竟要不要治?肺结节和肺癌什么关系?相信这都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不久前在京召开的第九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和第三届华夏医学肺癌防控高峰论坛暨2019年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年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医疗组长刘宝东教授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肺多发磨玻璃结节(GGN)的诊治策略。
肺多发GGN是什么?
刘宝东教授表示,肺结节是临床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尤其是肺多发GGN。肺多发GGN 为多中心起源,但不属于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中的T3或T4,应以多原发肺癌(MPLC)处理。99%的肺多发GGN组织学类型为腺癌,术后5年无病生存(DFS)率较高,与单发1期肺腺癌相当。
注:MPLC指同一个体,一侧或双侧肺内不同部位,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以上的原发性肺癌,组织学类型可以相同或不同。
临床上目前对GGN认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GGN的自然转归全貌不详;第二,诊断标准尚不统一,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及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即俗称的“3C”尚未达成一致意见。GGN现有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病理学手段。治疗手段很多,有抗炎、观察、外科手术、立体定向放疗(SBRT)、射频消融(RFA)、靶向、化疗和中药等。
从组织病理学水平来看,20%~30%手术切除的GGN是多发GGN。GGN跟肺癌的相关性,主要与结节大小和密度相关。越大的GGN恶性可能越高,直径>20mm的GGN有50%以上是恶性的;直径<4mm者恶性率则不足1%。随着密度增加,GGN恶性概率也不断增高,尤其是混合型GGN(mGGN),60%以上都是恶性;纯GGN(pGGN)则恶性概率较低。
经过系统观察,目前认为GGN主病灶(即最大结节)的最大径和实性成分比(CTR)是医生判断结节良恶性和手术时机的参考依据。结节形态也是重要判断指标,如出现胸膜牵拉、胸膜凹陷征伴微积液、兔耳征、毛刺、分叶、血管纠集征、空泡征、蜂巢征、支气管充气征和树枝征等影像学表现,则提示需要临床处理,特别是空泡征。
欧美GGN诊断标准可参考下表:
表1 欧美GGN诊断标准
注:ATS:美国胸科协会;ERS:欧洲呼吸学会
发现GGN,下一步怎么办?
我国对于GGN的处理原则更贴近日本经验,与欧美则有很大区别。按照日本指南中规定的处理原则,如果结节实性成分增加或结节增大,考虑手术处理。
图1 日本指南中GGN处理流程图
目前针对节处理标准国内外有四大指南/共识,对比这些指南与共识,刘宝东教授总结如下:
Fleischner指南:以主病灶风险评估多发结节肺癌风险;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多学科讨论,评估结节肺癌风险;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指南:多发结节诊断治疗困难,应多学科讨论,单独评估每个结节;
2018年中国专家共识:以最大结节风险评估多发结节肺癌风险。
可见,最主要的处理方法还是以主病灶来评估多发结节。Fleischner指南强调,主病灶大于10mm的pGGN;PSN特别是实性成分>5mm的GGN;具有毛刺轮廓、空泡征或网格征的不典型PSN,都是临床需要重点关注的。pGGN或内部实性成分<5mm的PSN,若随访过程中出现病灶大小或密度的变化,均高度怀疑为恶性。
中国共识则推荐单独评估每个结节,若病变直径>5mm但<10mm,均为pGGN,且没有突出病灶:推荐首次检查后3个月再行CT随访;如无变化,其后至少3年内每年1次CT随访;若发现病灶变化,应调整随访周期。
GGN的治疗:手术、放疗和消融
根据2017年的一份全球问卷调查,81%的外科医生倾向于手术治疗肺结节,54%的肿瘤科医生和45%的放疗科医生也建议手术;97%的医生采用PET-CT排除远处转移,55%用MRI排除脑转移;63%的医生建议做术前病理;66%建议做基因检测。
关于多发GGN到底需不需要活检,临床上尚未达成统一意见。建议活检的医生认为,需要通过活检确认结节病理情况,只有癌才需要治疗,甚至还应做基因检测;不建议活检的医生则考虑良性疾病也需要治疗,无需通过活检确认性质,何况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几率(GGN穿刺活检并发症几率高于实性结节),基因检测更是不必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肺结节中真正确诊为肺癌的不超过5%,结节中良性疾病手术率大约是30%。
关于分期,多发GGN建议T分类由最高的T病灶决定,括号内为肿瘤数目或m表示多灶特点,N和M分类适用于所有病灶:例如T1a(3)N0M0或T1b(m)N0M0。
手术治疗
从下表可见,多发GGN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原发肺癌、多原发肺癌,术后最高5年总生存(OS)率可达100%,预后令人满意。
表2 不同型肺癌术后OS%对比
GGN手术原则:
同侧同肺叶——肺叶切除
同侧不同肺叶——
全肺切除(预后差)
肺叶+肺叶
肺叶+亚肺叶
亚肺叶+亚肺叶
不同侧肺叶——同期或分期切除
术后残留小结节一般不影响预后。大多pGGN,尤其5mm以下结节,原则上不需要处理。pGGN淋巴结转移率也很低,基本是0。如果GGN中有部分实性成分,会存在10%左右的淋巴结转移率。CTR是GGN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测因素。
SBRT
除手术外,GGN还可通过SBRT治疗。一项研究显示,GGN经SBRT治疗后远处转移率有增加趋势,但未能给出解释。另一项中位随访40个月的研究显示,CTR≤0.5时,3年肿瘤特异生存(CSS)率和OS率都是100%。
RFA
RFA属于GGN的精准治疗方式。日本一项纳入33例GGN成分≥50%的肺腺癌研究,随访42个月显示,1年、3年和5年的OS率分别为100%、96.4%和96.4%,CSS都是100%。
GGN诊治策略详见下图:
图2 肺多发GGN处理流程图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玉酱
责任编辑:Sharon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转载须经授权
- End -
征 稿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cn
请注明:【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来稿以word文档形式,其他不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