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b超可以查癌症么,以及b超能检查出癌症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超声波或可治疗癌症
参考消息网4月13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4月11日报道,用超声波治疗难以动手术的癌症正在逐渐变为现实。由日生资产管理公司等公司出资成立的SONIRE Therapeutics已针对无法切除的胰腺肿瘤开展临床试验。超声波相对抗癌药物而言副作用较少,还能利用上日本在超声波诊断等方面的技术优势。
SONIRE Therapeutics公司成立于2020年,由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和东北大学提供技术支持,三菱日联等多家公司共同出资。该公司在胰腺癌治疗领域取得进展。据了解,胰腺癌被称为“万癌之王”,治疗难度极大,因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发现时多数已经扩散,难以依靠手术根治。
根据日本国立癌症医疗中心研究所发布的数据,胰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12.7%,2020年日本死亡病例多达37000例。胰腺癌是仅次于肺癌、大肠癌和胃癌的第四大常见癌症。因为胰腺被其他组织包围,所以也难以进行放疗。
SONIRE Therapeutics率先开发出超声波治疗设备,可将超声波聚焦于一点。2022年10月,该公司开始针对90名无法通过手术治愈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对部分患者同时使用超声波和药物疗法,另一部分患者仅使用药物疗法,看前者的生存时间是否长于后者。
该公司计划2025年向厚生劳动省申请超声波治疗设备的制造和销售许可,2026年将其投入市场。公司社长佐藤亨表示,超声波疗法对于肝癌和肾癌也适用。
超声波杀死癌细胞的机制与用放大镜聚焦阳光点燃纸相类似。通过特殊设备将超声波聚焦于有癌细胞的区域,用热量破坏癌细胞,对超声波未集中的周围组织几乎不会有影响。
超声波是一种人耳无法听到的高频音波,在医疗中常被用于B超检查。它不会对人体造成过多负担,副作用较小,也不会像放疗一样将人暴露于放射线之下,可以多次使用,甚至可以治疗当天就能回家。在成本方面,超声波设备大约是放疗设备的三分之一。
此外,超声波设备也无需放置于专用场所以阻挡辐射。SONIRE Therapeutics计划将设备的占地面积控制在两张病床左右。
超声波对癌症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验证。东京医科大学一直在使用中国制造的设备对胰腺癌进行临床研究。176名已经无法进行手术的三期、四期胰腺癌患者在经过超声波治疗后,60%的患者症状有所缓解。配合使用超声波和药物疗法可以将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提升至772天,比单独使用药物疗法(346天)有了明显改善,且无明显副作用。
美国医疗企业HistoSonics也在研发一种新型超声波治疗设备,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近期开始针对肾癌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在以肝癌患者为对象开展的临床试验中,该公司确认已在早期治疗阶段破坏包括已转移癌细胞在内的肿瘤。该疗法在实施30天内未见明显副作用,其安全性也得到确认。公司负责人表示,因为该疗法是以物理手段破坏肿瘤,所以可以适用于身体任何部位。
一些研究还表明,超声波疗法或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密歇根大学等机构通过动物实验证明,超声波疗法可以诱导免疫反应,从而防止癌症复发和转移。据称,实验中超过80%的患肝癌小白鼠未见转移和复发。
其机制可能是,超声波破坏癌细胞并将其中的蛋白质释放到体内,免疫细胞会记住这种蛋白质,一旦出现可能导致癌症转移和复发的细胞,免疫细胞就会对其进行攻击。如果今后该机制得到验证,超声波疗法可能产生更高的附加价值。
别再傻傻分不清防癌体检和普通体检了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纠结防癌体检和普通体检究竟应该怎么做?它们之间到底有哪些不同,到底哪个更适合自己?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首先两者在受众人群上存在着差异,防癌体检是针对特殊人群的,比如家族中有兄弟姐妹或者父母等患有癌症,长期生活习惯不好(有酗酒、烟龄超过30年等)、患有一些可能演变为癌症的基础性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又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HPV感染者等。普通体检主要还是针对大多数身体健康的人群。
2.体检的目的也不同。防癌体检的目的是通过抽血、B超、CT等来了解癌症发病前的状态,目的是排除恶性肿瘤,不让其发展成癌症。防癌体检更具有定制性、针对性,需要结合家族史、职业史、生活史等综合判断。普通体检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了解近期的身体基本情况,更好的调整或者改善生活习惯,很难发现早期癌症。
3.检查频率也不同,普通常规的体检最好一年一次,然而防癌体检一年一检的频率并不适合所有人,癌症高危人群应该每半年筛查一次,有癌前病变的人更需要密切监控病情(慢性乙肝患者、结直肠息肉严重者等)。
然而,有的癌症筛查项目是有创检查,X线、CT等有一定的辐射,也不建议检查太频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筛查!癌症的发生是一个慢慢演变的过程,早发现、早治疗也是对身体负责的一种表现
癌是怎样被检查出来的,普通体检能查出癌吗?
不管是看新闻,还是自己身边朋友的“吐槽”,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我朋友圈里的谁谁谁,体检了几年,都没什么异常,今年突然查出了胃癌,还是中晚期......
查出这个结果,相信谁都难以接受,不免会质疑:不是说体检可以早期发现一些疾病吗?这做体检是不是没用了?
(图自网络,仅做科普学习用,侵删)
问了医生后,医生的话是,并不是体检没有用了,每年的健康体检是很有必要去做的,有这样结果的原因,很可能是一些时候我们检查的方式没选对,导致的一些潜在风险没被及时识别出来。
既然提到了“检查方式没选对”,那么,我们就会追着问了:医生们眼中的正确防癌筛查,到底是怎样的?
(图自网络,仅做科普学习用,侵删)
下面我们就结合医生的讲解来编辑成文字,分享大家看一看~
关于胃癌的筛查建议所谓术业有专攻,防癌筛查也一样。
不同的器官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检查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肿瘤标志物检查,只是基础的方法,还需要联合其他设备一起才行。
首先来看看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筛查吧~
胃癌作为消化道肿瘤中的一种,检查它,首选也是内窥镜。
(图自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仅做科普学习用,侵删)
胃镜检查食管和胃,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是目前医学的金标准。一般情况下,检查没发现什么异常,胃镜每3年、结肠镜每5年做一次就够了。但如果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建议每1~2年查一次胃镜,并积极治疗,必要情况下,医生也会根据情况建议“胃镜+活检”联合检查。
对于内窥镜,它是一种入体检查,需要将一根管子通过喉咙伸入食管和胃内,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恶心、胀痛、上腹牵拉感。因此,不少人“谈胃镜色变”,不是疼到不能忍,都不会主动去查胃镜,以至于耽误病情。
(图自网络,仅做科普学习用,侵删)
好在现在有了体验感更好的胶囊胃镜了,随水吞服一颗“胶囊”,大幅降低胃部检查时的异物感、不适感等,得到了众多体检者的一致好评~
而对医生们来说,能看到的地方也越全了,可以通过软件在体外实时操控机器人在胃部做运动和扫描,从不同角度对病灶重点拍摄照片,从而达到全面观察胃粘膜的目的。全程仅需十几分钟,全程拍摄图像被无线传输至电脑,可以继续做回放,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图自网络,仅做科普学习用,侵删)
关于肺癌的筛查建议常规体检,都有胸部X光,甚至是做CT检查。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用X光进行肺癌的筛查价值很小,因为心脏、肋骨等结构会挡住肺部病变的显示,小结节同样很难被发现,靠胸片X光来筛查肺部肿瘤,查出来的一般都是中晚期了。
胸部X光对检查双肺是否存在感染、肋骨是否存在骨折、是否有胸腔积液、心脏的基本情况还是首选,也就是说X光擅长看“大东西”,不擅长看“小东西”,微小病灶,X光看不清。
(图自网络,仅做科普学习用,侵删)
所以,对于肺癌早筛,并不建议首选X光,而是推荐做胸部低剂量螺旋CT。低剂量螺旋CT,相当于从上往下一层一层的把胸部切开来看,能发现几毫米的肺部结节,而且辐射很小。
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也建议,肺癌高危人群(比如年龄在50岁以后,或者有肺癌家族史的人)要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图自网络,仅做科普学习用,侵删)
关于甲状腺癌的筛查建议甲状腺相对浅表,不需要做深度的透视,所以采用B超检查就够了。但由于B超检查主观性很强,所以医师的资历很重要,建议选资深的医生来阅片。
(图自网络,仅做科普学习用,侵删)
关于乳腺癌的筛查建议乳腺,特别是部分女性乳腺密度较高,一般的超声检查可能很难穿透,所以推荐的方法是:乳腺彩超+钼靶X光。
但钼靶检查虽然准确度提高了,但因为有一些辐射,所以短期内不宜反复进行,也不适用于年轻女性、哺乳期女性。所以,一般推荐50岁以上女性,定期做乳腺钼靶检查,50岁以下,定期做乳腺B超。
(图自网络,仅做科普学习用,侵删)
关于宫颈癌的筛查建议对于宫颈癌,目前主流的筛查方法是:TCT宫颈刮片+HPV病毒检测,联合筛查。
(图自网络,仅做科普学习用,侵删)
关于肝癌的筛查建议肝癌检查,一般需要做“甲胎蛋白+B超”联合检查,高危人群应每6个月筛查1次。
(图自网络,仅做科普学习用,侵删)
关于肠癌的筛查建议我们知道,在2020年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就有强调说,大肠癌筛查从45 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 ,每10年1次肠镜检查,直到75岁。
(图自网络,仅做科普学习用,侵删)
关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建议前列腺癌,则是采用前列腺B超+PSA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对于健康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筛查早期癌症,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项目来排查前列腺癌,排除假阳性问题,也是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特异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
*本文仅做健康科普,具体检查或诊疗还请遵循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