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死前10天征兆与癌症病人化疗吃什么好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病人死前10天征兆,以及癌症病人化疗吃什么好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病人临终前,一般会有什么表现?4大征兆出现时,多陪陪亲人吧

面对癌症晚期的家人,你会选择坚持还是放弃?前段时间,一名读者向小九发来私信,表达了她遇到的困境。

5年前,我妈妈查出了卵巢癌,当时做了卵巢癌根治术,但2年后就复发了,然后做了6次化疗,6个月后又复发,接着又做了9次化疗,前不久又查出来复发了。

医生建议我们试一试放疗,但具体效果如何他也不敢保证,可能只是勉强维持生命。这些年来为了给妈妈治病,我们家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我和爸爸都欠了一屁股贷款。弟弟今年考上了一本,但是为了给妈妈治病,他打算放弃读大学,跟叔叔去广东找工作。

虽然我不应该有这种想法,但自问已经无能为力,人生被逼上了绝路。我就想问问,如果妈妈同意放弃治疗,我应该顺从这种选择吗?

看完私信,小九心情沉重,类似的难题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如果是你,会如何回答呢?

一、癌症晚期,是否还有必要治疗

癌症患者和家属最怕听到的就是“晚期”两个字,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这相当于判了死刑。癌症晚期,可能意味着癌细胞已经扩散和转移,可能意味着继续治疗只能苟延残喘,可能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可能意味着要遭更痛苦的折磨……

癌症晚期是否还有必要治疗,取决于3个方面,很现实。

第一方面,有没有钱。

贫穷限制的不仅是我们的想象力,还有我们的生命。同样是癌症患者,有钱人可以选择更好的医院、更专业的医生和更先进的治疗,治愈机会也更大。没钱的即使预期治疗效果很好,也不得不放弃,更别说是癌症晚期了。

第二方面,是否能治愈。

有些癌症到了晚期,即使用再多的钱去治疗也回天乏术。但也有一些癌症,即使到了晚期依然有可能治愈,比如淋巴瘤、睾丸癌等。更何况医疗水平在提升,不断有新药被研制出来,常见的乳腺癌、肺癌等高发癌症,即使到了晚期,通过综合治疗也可能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第三方面,对待死亡的态度。

不同人对死亡的态度也不同,有的患者心态比较坦然,一些都看淡了,反而希望自己不要再受治疗的折磨,于是选择放弃治疗,平静地走完最后的日子,有尊严地离开。有的患者认为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有一丝希望都会尽最大的努力活下去,因此四处求医,尝试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最终可能获得了较长的生存期,也可能精疲力尽,生命被耗尽。

二、病人临终前,会经历什么?

生命有始有终,每天都有人出生,每天也都有人死去。对于癌症晚期患者来说,能够安详地死去,是一种美丽的终结。然而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情况是,癌症患者在最后的日子里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直到离开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得到解脱。

所谓临终,并不是指死前的几分钟或几个小时。一般来说,病人的临终期长达10-14天,有时可以短到24小时。病人在临终前会出现一系列征兆,如果能及时发现,就可以尽最大努力帮助病人减轻痛苦,让生命舒适、宁静地走向终点。

病人临终前,通常会出现以下4大征兆:

1.发热

全身发热,发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功能性发热、细菌或病毒感染等。

2.疼痛

疼痛是病人临终前常见的征兆,尤其是癌症晚期患者,当肿瘤破坏和浸润正常的组织时,会压迫邻近的神经根,阻碍血液回流,浸润骨和骨膜,引起剧烈疼痛。

3.临终喉鸣

病人临终前,喉咙会发出喉鸣,似乎想要说话却说不出来。这是因为体力逐渐衰竭,分泌物聚集在喉部或气管,无法被清除,呼吸时气流经过分泌物,引起震动,发出喉鸣。

4.腔内积液

腔内积液是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重要并发症,主要发生在胸腹腔、腹膜腔、心包腔等部位,大量的腔内积液会压迫肺部,降低肺容量,导致呼吸困难和肺部感染。

三、家人病重想放弃治疗时,我们该怎么办?

当患者到达癌症晚期,一系列治疗不见效,身体也无法承受进一步治疗,只能勉强维持生命时,如果家属想放弃治疗,是不孝顺或者没有人道主义的表现吗?

实际上,我国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缺少死亡教育,很多人在家人无法救治时都不愿意放弃治疗,一方面是害怕背负不道德的罪名,另一方面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因此,我们更需要推广临终关怀。临终关怀,是指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疾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保证生命质量的医疗护理。

临终关怀不是放弃治疗,放弃治疗也不是不孝。临终关怀的目的,是为已经没有继续治疗意义的患者减轻身心痛苦,让他们在剩余的日子里活得更有质量,不至于毫无尊严地死去。同时,临终关怀也可以让家属尽快适应亲人离去的事实,减少亲人死亡带来痛苦和压力。

活下去需要勇气,死亡更需要勇气。死亡是每个人的终点站,对于丧失治疗意义的癌症晚期患者来说,我们或许应该抱着坦然的心态,让他们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过得体面,走得有尊严。



参考资料

[1]癌症晚期,是治疗还是等死?医生说了大实话!.医学论坛网 . 2019-03-10

[2]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医学界风湿与肾病频道 . 2016-09-07

[3]癌症晚期临终前前征兆 .E瘤环球 .2016-07-2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化疗后如何搭配营养饮食?

很多肿瘤患者化疗后都不知道营养饮食该如何搭配,早餐应该吃什么,午餐吃什么,晚餐吃什么?怎么吃才能给身体补够营养?

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化疗后的营养餐搭配公式,按照这个规律,你自己就知道怎么吃科学,怎么吃营养了。

这个公式就是:低碳主食+优质蛋白+膳食纤维+维生素+营养补充剂,每天照着这个公式吃,基本就不会错。

首先建议患者每天吃5-6餐。每一餐应该包括什么呢?

低碳主食,比如杂粮饭、红豆饭、玉米面条、红薯、南瓜,这些杂粮换着样吃,不要只吃米饭面条馒头这些容易升糖的精制碳水。

然后就是菜怎么做?首先要保证这一餐里有一半食物是优质蛋白质食物,比如鸡蛋、鱼、虾、瘦肉、牛奶、豆腐等等,这个比例一定要高。

然后再搭配不同颜色的蔬菜,就是膳食纤维+维生素的一个补充,应季蔬菜都可以,尽量变换着样来吃,比如可以一盘菜多放几种不同的蔬菜,也可以肉菜咱们放点蔬菜做配菜,蔬菜就是种类要吃得多。

如果是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比较严重,恶心呕吐没有食欲的,间餐除了吃些坚果、水果,基能营养粉也可以喝上一杯,因为化疗期营养需求量特别大,如果一日三餐吃不下太多东西,满足不了身体的需求,这样做可以更好的给身体补充营养。

人在濒临死亡时,会有哪些征兆?7个情况同时出现,多陪陪他们吧

有一次记者在采访中问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王怀宇:肿瘤科永远避免不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当患者命悬一线时,您内心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他引用了加拿大著名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他说:我想这是我们医界同仁们都印在脑海里、并奉为工作准则的一句话。

其实,当癌症患者到了终末期,无可避免地要面对死亡问题,但这不是单纯地等死,而是应该做到“去者善终,留者善別,能者善生”,这样才能表达对生命的尊重。

终末期来临的征兆

癌症患者到了终末期阶段,一般会出现七个症状:瞳孔无反射、眼皮无法合上、对视觉和语言刺激反应减弱、脖子过度伸展、喉咙里有呼噜声、鼻唇沟下垂、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不同癌症还有一些特殊的征兆,比如肺癌晚期患者在死前一周呼吸时胸廓起伏很大;肝癌患者会出现浮肿、黄疸等。

癌症终末期病人在身体上有上述症状,心理上也经历着复杂变化,可能会愤怒、否认,可能妥协、接受,可能绝望,或者进入了自己的心灵世界与自己沟通等等。每个癌症患者所经历的心理过程都有所不同。

终末期癌症,还有必要治吗?

所谓癌症的终末期,其实就是晚期癌症到了最后的临终阶段。这时,所有癌症治疗措施都已经无效,离生命的终结只剩有限的时光,通常不超过六个月,有时以三个月为界。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既然治疗措施已经无效,当癌症患者到了终末期,肿瘤科的医生能做的大概只剩下安慰,以及少许的帮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并非无奈之举,而是在面对必然到来的死亡时所采取的顺势之举。临终关怀让我们理性接受死亡,舍弃不必要的,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治疗,转而去关怀病人,减轻他们弥留时刻的痛苦。

临终关怀强调的不再是如何治理癌症或其他病,而是如何让人可以得到更大的舒适和心理上的慰藉。

如何做好临终关怀?

然而,临终关怀并不是在临别的患者耳边说些安慰话这么简单。我们需要知道临终患者的状态,并在此基础上知道如何“有技术地”给予关怀。下面这些关于临终病人的知识,是常常被人误解的,学会这些才能有更好地关怀。

1.临终病人会冷吗?

临终病人常常处于脱水状态,且难以吞咽,无法补水。其循环的血液量也减少了很多,所以临终病人的皮肤又湿又冷。这时,探望的家属会认为病人会感觉寒冷,于是帮病人加被子。其实,临终病人对体温已没有太多感觉,反而是绝大多数临终病人的手脚加盖了重量不大的被褥,都会感觉重得无法忍受。

2.临终病人需要输氧吗?

临终病人会因呼吸衰竭而觉得喘气困难。那么解决之道似乎就是给病人输氧。可实际上,临终病人已经失去了利用氧气的能力,即便给她们供氧也没办法减轻他们的“呼吸饥饿”。

正确的做法是,打开窗户和风扇,给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吗啡或阿片类制剂的合成麻醉剂减轻病人的喘气困难和焦虑感。

3.临终病人需要喂食和输液吗?

临终病人无法进食和饮水,是不是该用胃管喂食物和水,或者给病人输葡萄糖呢?其实,临终病人常常不会感到饥饿。而脱水和缺乏营养还会造成病人血液里的酮体积聚,从而有止痛的效应,并出现一种异常的欢欣感。输葡萄糖会抵消掉这种感觉,而喂食则容易造成呕吐、食物进入气管而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挣扎的后果,让病人无法安静地离世。静脉输液能解决临终病人的脱水问题,但同时也会给病人带来水肿、恶心和疼痛。

4. 临终病人听不见了吗?

在临终阶段,甚至在死前的三个月,不少病人与外界的交流会减少。临终时,病人对别人的话也没有反应。不要以为这是拒绝关爱,或许他们已经听不见了。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话少了,是因为临终病人需要离开外在世界,和心灵对话。

一项对100个临终癌症病人的调查显示:临终前一周,有56%的病人处于清醒状态,44%是嗜睡的,但没有一个处于昏迷状态;死前的最后6小时,清醒的占8%,42%嗜睡,其他昏迷。家属应抓紧与临终病人交流的合适时刻,不想让病人听到的话也不要在最后随便说出口。

5.临终病人的呜咽是痛苦表现吗?

临终病人的口腔会变得松弛,呼吸时积聚在喉咙或肺部的分泌物会发出咳咳声响,让人听了觉得不舒服,医学上称为“死亡咆哮”。但这时候给他们吸痰常常会失败,且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应该把病人身体翻向一侧,把枕头垫高,或用药物减少呼吸道分泌。

临终病人呼吸时还会发出呜咽声,但这并不一定代表着病人很痛苦。可适当用一些止痛剂,让临终病人可以继续与家属交谈,或安静离去。

总之,在病人临终时刻,我们应该让病人舒适而安静地离去,防治过度、无效的治疗。

参考资料:

[1]《迎接首个“中国医师节”,肿瘤科高能医生访谈录》.每日经济.2018年8月17日

[2]王淑英,王彩云.《临终护理的现状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第4期

[3]霍忠超,王雪玲.《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的探讨》.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7年第2期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