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四期还能活多久_还有间位结肠是什么意思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结肠癌四期还能活多久?,以及间位结肠是什么意思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得了结肠癌,先了解“癌症分期”,再进行对症治疗

患癌之后,患者本人和家属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还能活多久?

毕竟在我们看来,癌症彻底治愈的希望相当渺茫,平均每年有近300万中国人会因癌症走向死亡。

所以,当确诊为癌症的那一瞬间,患者就开始了生与死的考验,每天情绪都在恐惧和忐忑中,害怕癌症会随时夺走自己的生命。

受到近些年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饮食和生活习惯改变的影响,消化道癌的病发率越来越高,比如结肠癌就是其中一种,它多出现在40-50岁之间和以上的人群中,男性的病发率高于女性。

由于结肠癌初期不够典型,晚期治疗难度极大,所以结肠癌的整体预后也并不理想。

因此,结肠癌患者确诊后,都想要立刻开始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摘除肿瘤。并会反复咨询医生,自己到底还能够活多久。

事实上,结肠癌的分期、病情不同,所需要的治疗方案以及患者生存期都有差异,通常情况下,结肠癌会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0期:这阶段也可被称为原位癌阶段,患者的结肠上皮组织有细胞发生了DNA变异,癌症的雏形已经显现。

但是癌细胞还没有穿过结肠内膜,也并没有向着周围组织浸润发展,多数情况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可以将病灶全部清除,患者五年内生存期在70%以上;

2、1期:此时,癌细胞已经累计到了结肠的壁层,有一些1期体积相对较小的癌肿,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切除,手术边缘如果没有残留其余的癌组织或散落癌细胞,患者可以不进行其他治疗。

但是,如果患者的瘤体生长比较大,手术没有完全清除干净,则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同时可能会切除一小段正常结肠组织;

3、2期:这阶段,癌细胞早已进入到了结肠其他组织,并开始向着临近的组织器官扩散,但是还没有出现淋巴或血液转移。

因此,手术需要尽可能将癌组织切除干净。同时,为了避免癌细胞侵袭附近的淋巴系统、向着其他器官转移,又或者是手术清除不彻底时,患者还需要配合其他的术后治疗,特别是化疗的意义重大。

经过科学治疗后,患者五年内生存率大约是在50%左右;

4、3期:这时的结肠癌,不但开始向周围组织和器官侵犯,同时也已经穿透了淋巴管,随着淋巴管向着近处的淋巴结转移,但是还没有出现远端转移。

此时,除了手术将癌肿和淋巴结切除清扫之外,通常在术前和术后还需要辅以其他的药物进行化疗;

5、4期:这阶段也是肠癌晚期、终末期,患者的癌细胞随着淋巴管转移到了远处的器官,同时还会随着血液循环侵犯其他器官,比如肝转移、肺部转移、脑转移等。

此时的患者已经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手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所以临床多会采用综合治疗的手段。治疗目的也早已从治愈癌症,变成了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总之一句话,无论是结肠癌还是其他内脏器官癌变,发现时间越早、分期越是靠前,治疗效果也就会越好。而如果已经出现了大范围的转移,预后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对结肠癌高危人群(有肠癌家族史,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肠道慢性病史)来说,定期进行肠道防癌筛查很有必要。

“气”往高处走?这些气腹征象你应该掌握

以下3点高度提示气腹存在

1.(立位)膈下游离气体

病例一:两膈下游离气体,以右膈下为著

2.(卧位)肠壁清晰显示(Rigler’s征)

病例二:肠腔侧壁清晰显示

病例三:胃壁清晰显示

病例四:肠壁清晰显示

3.(卧位)镰状韧带征

病例五:清晰显示的肝镰状韧带

气腹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空腔脏器破裂

2.溃疡穿孔

3.憩室炎穿孔

4胃肠道肿瘤并穿孔

5.外伤

6.腹腔术后5天-7天

7.阑尾穿孔一般不发生气腹

但以下并非气腹征象!

病例六:胃腔扩张积气,胃壁并未显示,无气腹。

病例七:肠腔局限性积气,肠壁并未显示,无气腹。

病例八:间位结肠并扩张,非膈下游离气体。

来源: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咦?这肝脏竟然能“跑动”

导读

这例患者腹痛的原因还真是出乎意料!

病例介绍

患者为女性,40岁,自儿时开始,长期腹痛但一直没有查明原因。

她的腹痛呈急性发作,每周数次,只能通过止痛药和左侧卧位的卧床休息缓解。

近日,这名患者肠梗阻发作,并伴有呕吐。腹部检查发现一个可以自右向左移动的“肿块”。

为明确诊断,分别进行了仰卧位和左侧卧位CT检查。CT显示肝膈间结肠嵌入(图1a),左侧卧位时肝脏自右侧移动至左侧(图1b),随后结肠阻塞在右侧膈下间隙。肝血管和下腔静脉仍然保持通畅。

图1 患者CT检测结果(a为仰卧位,b为左侧卧位)

其他肝功能检测并未见异常。

作何诊断?

诊断结果

很明显,腹部检查时发现的“肿块”就是肝脏,患者最终诊断为游离肝(Wandering liver,WL)

该患者的治疗方法是肝固定术——将肝脏固定到横膈膜上。由于文献报道的病例很少,因此很难评估这种缓解疼痛和预防复发的策略是否有效。

游离肝(WL)

WL还可称之为肝下垂(hepatoptosis),是由肝固定异常引起的肝脏过度活动的现象,该异常可导致肝脏从腹部右侧向左侧自由运动。该病自从1897年Terrier和Auvray首次报道以来,很少有报道发表,而且几乎都是专门针对儿童患者的。

但随着动态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越来越多,尤其是在研究肠梗阻时。WL的临床表现是可变和非特异性的。

WL可能与间位结肠综合征有关,后者的表现是结肠由肝前间隙或肝后间隙嵌入肝与横膈之间,肝脏下垂和结肠位置异常即是这一综合征的基础。肝脏的韧带过长、薄弱、缺无等发育异常使肝脏不能固定。当患者直立时肝脏下移,肝膈间隙增宽,结肠嵌入其中发生梗阻,使患者感到突发性的上腹胀痛难忍,并有憋气感和后背放散痛。

如本病例开头所示,WL患者的常见症状为腹痛,呈间断性出现、疼痛程度较轻。除了肠梗阻之外,临床症状严重者还可并发肠扭转、血液循环障碍,甚至胃扭转。

考虑到该病的罕见性,目前对WL的管理尚无共识。对于多数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患者,建议采用保守治疗。而对于急性症状如肠梗阻者,手术治疗显然是必要的,在这部分患者中,应考虑腹腔镜肝固定术,以预防将来结肠梗阻或扭转的并发症。然而,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将肝脏固定在横膈膜上,术后复发率都较高。

参考文献:

[1] Bruneau A , Sandri G B L , Rayar M , et al. Abdominal Pain due to a Wandering Liver[J].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2017, 21(5):923-925.

[2] Parolini F, Alberti D. Wandering liver.[J]. Surgery, 2016, 161(4).

[3] Pérez-Sánchez, Luis Eduardo, Sánchez-González, et al. “Wandering Liver” Associated to Bowel Obstruction[J].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DOI: 10.1016/j.cgh.2017.12.050.

[4] 崔铭娟, 魏良洲, 牛庆慧. 间位结肠综合征1例[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2, 21(5):486-487.

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