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癌症疼痛(癌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癌症疼痛多为慢性疼痛。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50%-60%,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为重度疼痛。但癌痛并不是只发生在晚期癌症患者中,早中期癌症患者同样可能会有癌痛。癌痛是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重视癌痛的治疗。
很显然,治疗癌症疼痛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就是要治疗癌症、控制癌症,比如通过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放疗、介入等手段治疗肿瘤。如果肿瘤缩小或控制了,疼痛也就会消失或减轻。但有的癌症晚期患者对治疗已经不敏感了,这个时候只能对症止痛治疗。当然,对于那些正在进行癌症治疗的病人,在取得疗效之前,疼痛一直存在,也需要进行止痛治疗。控制癌症疼痛的止痛药物,可以分为三大类。
辅助镇痛药有抗抑郁药、抗惊厥药、激素等,一般是在使用阿片类时添加,帮助提高疗效用的,剂量较小,遵医嘱即可。这类药最明显的副作用是嗜睡。
在轻度、中度、重度三个阶段分别给药止痛,一般都能有效缓解痛苦,虽然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但是和癌痛比起来不算什么,患者不要顾虑太多,又是担心副作用,又是担心上瘾,只要把剂量把控好,就能在止痛和副作用之间取得平衡,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希望患者分清孰轻孰重,不要一味地排斥用药。
另外,虽然吗啡在战场上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但也同样导致士兵们患上 “战士的疾病”,即从生理到心理上对吗啡有了严重的依赖。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社会就多了一大批吗啡成瘾群体,为后来海洛因泛滥种下祸根。
为了舒缓癌症患者的癌痛,一些医院是设有癌痛门诊的。当癌痛难以忍受,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的时候,就应该去癌痛门诊或其他有关的医疗部门寻求解决方法。
在中国,一些鸦片成瘾者,原本希望通过注射吗啡来治疗鸦片瘾,却没想到是刚出虎口,又入狼群,不久就变成吗啡瘾君子,前面的少帅张学良就是典型的代表。他自从使用吗啡戒鸦片之后,很快产生了新的依赖,每天需要注射吗啡才能正常生活,直到后期被软禁。
这些止痛药都能在药店和医院买到吗?如果患者行动不便,家属能代开吗?
实际上,吗啡被制作成药物之后,由于合法且不受管制,逐渐成为非常畅销的商品,人们轻易就能获取到,这无疑导致非医疗的滥用几率大大增加。据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欧洲研究报告显示,连一些医生与药剂师都是“吗啡瘾者”。
癌症患者的疼痛类型各种各样,有爆发痛是很正常的,所谓爆发痛就是患者在原本稳定、持续的疼痛基础上出现的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如果出现了,不需要忍痛,及时求助医生,只要医生做出诊断,会按患者的病情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即释片(短效的吗啡片),服用后15分钟就能起效,60分钟达峰值。
对于癌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需要家庭、社会的关心和呵护,而不是恐惧甚至是家庭、社会隔离。目前部分医院已经成立临床关怀病房,参与科室包括肿瘤科、疼痛科、介入科、心理科等。临床关怀病房不仅能给予患者充分的医疗呵护,还能维护患者尊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目前进行癌症及癌性疼痛患者治疗的有效方式。
癌症患者的疼痛类型各种各样,有爆发痛是很正常的,所谓爆发痛就是患者在原本稳定、持续的疼痛基础上出现的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如果出现了,不需要忍痛,及时求助医生,只要医生做出诊断,会按患者的病情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即释片,服用后15分钟就能起效。如果患者总是出现爆发痛,说明患者一直按时吃的止痛药已经不能有效镇痛了,需要联系医生对止痛药的种类或剂量进行调整。
对于晚期癌痛的治疗,一方面是抗肿瘤的治疗,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减轻患者的疼痛。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就是加以止痛药物的使用,根据应用途径分为口服止痛药,肌肉注射和经皮途径。
“三阶梯止痛疗法”是镇痛药临床应用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它符合科学的合理用药基本要求。由于强调从非阿片类用起,逐渐升级,增加了用药的选择机会,可供选择的药物多,既可适用于各种癌症、各种疼痛的患者,又可“联合使用”“交替使用”“交叉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成瘾性”和副作用。
目前,治疗癌痛的方法主要有药物镇痛、局部放疗、介入治疗和镇痛药局部输注等,以及其他辅助手段如按摩、理疗、催眠等。
癌症晚期止痛药大汇总(如下图):
很多人认为,止痛药吃到疼痛“能忍”就行了,再多吃反而不好或以后会不管用。但其实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疼痛感觉原本是躯体告知我们出现损伤的一种警示,它本是人类一种避免伤害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就是被称为急性疼痛的意义所在。但是,“疼痛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性下降”就是每个慢性疼痛患者都会经历过的:睡不好、吃不好、情绪不好、身体越来越弱、免疫力低下等等问题。这样的病人很难接受抗肿瘤治疗,而且易于复发转移或合并带状疱疹等各类感染。因此把镇痛药按时、吃够量是很重要的。
吗啡的滥用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当患者遭受癌痛的时候,你说任何安慰的话都没有用,他们根本听不进去,不如来点实际的方法,那么,晚期癌症如何止痛呢?
对于癌痛的治疗原则,一般是遵循WHO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和NCCN成人癌痛指南。
“三阶梯疗法”,即轻度疼痛,选用解热镇痛剂类的止痛剂;中度疼痛,选用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物。“三阶梯”的标准止痛药分别是阿司匹林、可待因及吗啡。
每天0.1毫克吗啡成功止痛
在癌症晚期,引起的疼痛已经是普通的止痛药不能缓解的了的,所以必须要用上强效的止痛药,但是止痛药的使用有其严格的禁忌症,要想安全的使用止痛药,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根据经验来使用。
有统计显示,约四分之一新诊断恶性肿瘤的患者、三分之一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以及四分之三晚期肿瘤患者,都会合并疼痛。引起癌痛的原因有肿瘤直接因素,如癌肿压迫,浸润,转移至骨或其他脏器,侵犯神经;也有癌症伴发的病理因素,如感染、抑郁、焦虑等;还有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如放疗相关性黏膜炎、化疗相关性周围神经疼痛以及手术后切口痛。这些原因均可引起疼痛。
疼痛总共分为10个等级,多数晚期患者可到7级以上,有些甚至能达到10级,10级有多疼,和生孩子、被开水烫差不多的感觉,但本质上又有不同,癌痛属于慢性疾病,不治疗的话会越来越痛,而生孩子、被开水烫只是短暂的疼痛。
癌症病人有可能大量持续地应用镇静止痛的药物,从而对药物产生体赖。有药物依赖的病人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在与患者“问答”互动中发现,不少患者/家属对癌痛了解不足,家属又无法亲身感受到癌痛之强烈,而且被一些关于癌痛治疗的误区所影响,担心止痛药会上瘾,从而拒绝科学的镇痛治疗。让患者一度陷入了疼痛、恐惧、抑郁之中。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肿瘤专家建议:当患者感到疼痛难忍时,应及时告诉医生,及时接受癌痛治疗。
有资料详实,700万癌症患者里有至少一半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癌痛,其中40%是轻微疼痛,60%是中度以上的疼痛。这些长期受癌痛折磨的患者中,很多会选择了“熬”,认为只要熬过去就会好。其实,忍受癌痛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在夜晚休息时发生癌痛更是会影响患者休息,让患者没有更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去对抗癌症,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能使用吗啡、羟考酮、舒芬太尼。芬太尼对胎儿的影响尚无定论,只有在确认其对胎儿及婴儿的益处大于损害时可以应用,产妇分娩镇痛和哺乳期妇女镇痛可以选用哌替啶,但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酌情减小剂量。
像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物用于轻度癌痛治疗,有时也在骨转移疼痛中联合应用。要注意的是,这类药不能大剂量使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果是长期服用,患者要定期检测凝血机制和肝肾功能。有胃溃疡、肝肾功能不佳、出血倾向和凝血机制差的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