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癌症病人来说,发热有可能代表着病情进展,肿瘤扩散。恶性肿瘤病人发热见于两种情况:恶性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和恶性肿瘤伴发感染所引起的发热,极少数病人可能出现药物热。其中,恶性肿瘤引起的发热也就是癌性发热,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
癌性发热常为癌症进展期表现,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多表现为持续低热,一般不超过39℃,午后开始体温升高,可自行退热,如此反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一般认为,癌性发热是由于肿瘤快速增长,组织坏死而致吸收热。长期低热对患者身体消耗极大,患者体力下降,食欲减退,身体素质快速下降,免疫力减退,恶性循环,更加速肿瘤增长,加速患者死亡。因此,有效控制癌性发热对患者生存很有意义,但是晚期患者经过多个疗程治疗,多处于耐药状态,此时用抗肿瘤治疗反而会损害身体,加速死亡。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此时多应用于临床,但是此类药物易损伤脾胃,且患者用后往往大汗淋漓,伤阴耗气,正气亦虚。
发热是有很多种情况,不一定就是癌细胞发烧了转移,所以癌症患者在出现发热现象时,也不要胡思乱想,给自己心理压力,不要猜来猜去的,也不要自己随便当成普通的感冒发烧来处理,正确的做法就是喊医生来给自己检查一下,看一下到底是哪种情况导致的发热,找对病因再对症下药,可以避免患者出现反复发热的现象。
某种食物绝对会致癌
目前,肿瘤的综合治疗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综合治疗是结合肿瘤的部位、病理,临床分期及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一个合理科学的综合治疗方案。合理的综合治疗以不损伤病人的免疫力、抗病能力和尽量不留后遗症为原则,以减轻或不增加患者痛苦,防止复发转移,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在综合治疗问题上,晚期癌症更多并非主张手术,有的患者会选择化疗和中医治疗同时进行。也有大量的患者会选择中医为主的治疗方法。一些高龄患者、放化疗之后体质变得非常虚弱的患者、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是比较好的办法之一。
08
一般来说,人体内正常组织能在47℃高温下耐受1小时,恶性肿瘤细胞仅能在43℃环境下耐受1小时。将温度精准控制在43℃,可以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不对正常组织带来伤害。
病痛带来的痛苦将陈先生折磨得奄奄一息,今年三月,陈先生再次住院治疗,入院后多位专家的评估后建议陈先生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
而且,癌组织为了让癌细胞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在其内部的血运也相当之丰富,但是这些肿瘤内的血管生长却没有规律,它们扭曲扩张、血流阻力较大,再受到肿瘤血管、发热感受器不健全、对温度感知能力较差的影响,癌细胞远要比正常细胞更不耐热!
如果体温超过了42℃以上,只需要维持2-4小时的时间,就可发展成休克,甚至是诱发严重的并发症。而一旦体温突破了43℃以上,就可能会造成患者的死亡!
不要相信“以毒攻毒”这句话
治疗癌症有一种手段叫“热疗”。热疗是一种利用人工诱导热量的生物效应治疗癌症的医学模式。
治疗癌症要纠正对癌症的这三个误解,你中招了吗?
有的癌症恶性程度很高,越往后期发展越快,治疗难度大,如果没遇到好的大夫接受正确的治疗,很快人就会走向衰败。所以治疗的时机很重要,有些肿瘤发展到晚期并且转移到很多器官,那么治疗难度就比较大了,所以说早发现早治疗是一个关键。
癌症晚期由于肿瘤压迫神经,病人会伴有疼痛,而且通常较难自行好转,疼痛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加重,慢慢会变得难以忍受,昼夜不停。更要命的是,这个阶段一般的止痛药也起不到什么效果了。
复杂的研究过程我们就不再赘述了。研究人员在临床研究中进行了一次验证:将39℃(发烧状态)的小鼠免疫细胞与37℃(正常状态)的小鼠免疫细胞同样注入患了白血病的不同小鼠体内,结果发现接受39℃(发烧状态)免疫细胞注射的白血病小鼠生存率显著提高。给这个实验结果为临床结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而坏死的组织又可能会再次被身体吸收、继发腹腔感染导致发热。与癌性发热不同的是,伴随感染出现的癌变,患者往往会有连续高热、体温超过38℃以上,感染消除后仍可能会发热。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发热问题,如果癌症患者在病情发展期出现了高热,这往往是癌性发热、严重感染到来的表现。不要寄望于发热能杀死癌细胞,持续性的高热只会给身体造成更大的损伤。
长期存在低烧问题,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恐癌,而是看身体是否有其他症状出现,并结合症状表现积极就医进行检查。只有通过专业的医疗诊断,才能判断身体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此才能针对病情、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举个形象的例子,癌细胞大量释放的抗原物质就像我们体内的一场警报。警报刺耳的响起,免疫大军们迅速集结在身体中快速巡逻起来;而狡诈的癌细胞们穿了伪装衣,兴致勃勃的在一边“围观”。这样就形成了一场恶性循环:癌细胞越来越多的抗原物质释放,导致人体免疫越发高速运转,由于癌细胞的伪装机制无法准确剿灭,只能坐视癌细胞的不断发展……
还有感染性发热。癌细胞在人体内引起炎性反应,就会产生感染发热。感染发热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和免疫下降。感染发热属于在癌症治疗过程中的附带性质。
不断消瘦
癌症发生转移的主要诱因就是游离癌细胞,通过热灌注疗法可充盈整个腹腔,起到清除腹腔内残留癌细胞和微小转移灶的目的,让治疗不存在盲区。
癌性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临床上较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是指癌症患者出现的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采用解热镇痛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但用药后会引起一定的消化道副反应,严重者会引起消化道出血,而大部分癌症患者食欲欠佳,往往不能忍受药物的副作用。而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癌性发热类似于中医学的“内伤发热”,治疗上根据气、血、阴、阳的亏损或者痰、瘀、火毒邪盛而辨证施治,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