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不是常见的介入并发症,但只要遇上一例就会让人印象深刻,因为有时压迫处理起来真的太累人,不过好在现在有更轻松的处理方法。这期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样的患者容易出现假性动脉瘤,如何发现,又该如何处理。
近日,在连续顺利完成主动脉根部Bentall手术、David手术、Wheat手术之后,我突然觉得有必要科普一下“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根部瘤”。为什么呢?想想看,主动脉是人体血管中的“老大”,这两种主动脉疾病又是发生在与心脏直接相连的主动脉源头部位,涉及冠状动脉开口和主动脉瓣,所以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根部瘤的严重性可想而知。
首先,感性认识一下。
具体讲讲,主动脉病理性扩张达到正常直径1.5倍以上称作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其中最常见的是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根部瘤。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中层囊性坏死、主动脉夹层、遗传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先天性疾病(如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老年性退行变、主动脉炎变(如风湿、大动脉炎、白塞病)以及外伤等。部分病人症状不明显,仅在体检时才发现。部分病人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听诊时可以听见心脏瓣膜返流的杂音。瘤体不断增大,压迫邻近组织可能引起颜面、颈部及上肢水肿、呼吸困难、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如果疼痛的强度加重可能提示主动脉壁由于变薄,潜在撕裂夹层和破裂风险。部分病人在X线胸片上可以看到纵膈增宽或动脉瘤的钙化轮廓。心脏彩超(超声心动)检查能够测量增宽的升主动脉和主动脉根部,发现合并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附壁血栓。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可以明确瘤体大小和部位,是诊断的金标准。
1. 升主动脉瘤直径大于5.0cm或主动脉根部瘤直径超过5.5cm时,发生瘤壁撕裂夹层和瘤体破裂的风险大大增加,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尽早手术。
2. 瘤体不断扩大,直径每年增加1cm以上,应该手术治疗。
3. 一旦发现瘤壁撕裂,出现夹层,无论瘤体大小均应该手术治疗。
4. 出现动脉瘤相关的疼痛或压迫症状,无论瘤体大小均应尽早手术。
5. 主动脉瓣病变需要行瓣膜置换手术时,合并升主动脉瘤直径超过4.5cm,应该一并手术。
60岁(含)以上的人群,每年只需花费139元就可以享受最高200万保额的住院医疗费用、最高50万的门诊及特药医疗费用保障和8项免费健康增值服务,线上就能办理!
前期可在腹部摸到包块
医聊百科公众号是由广州三甲医院博士团打造的移动医疗公众平台,提供专业靠谱的移动医疗咨询。请搜索”yiliaobaike“关注我们,关注健康。
如果经医生诊断暂时只需定期复查的患者应避免做增加腹压的动作包括用力解大便、大声呼喊或唱歌、剧烈咳嗽喷嚏等。静养休息为主,避免剧烈活动。饮食方面宜吃软食易消化的食物,最好低盐、低脂。
杨澄宇说,这样就极大降低了吻合难度,降低了患者的出血量,尤其是降低了肾动脉吻合时间,避免了肾缺血。
微创手术不需要开刀,只留下几毫米的穿刺点,没有任何切口,大大提高了安全性,术后患者12~24个小时就可下地走路,两三天就可以出院。
其背后的逻辑是,颅内动脉瘤最大的风险在于破裂,由正常循环的血液流向动脉瘤体内时,在血流压力的作用下,瘤体上或瘤颈薄弱处发生破裂,血流冲出正常血管外,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引起严重的病理反应。手术就是要去除或减少破裂的风险。开颅或介入栓塞,均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手术方案:Bentall手术
春节假期前会诊一位因急腹痛就诊的患者,老范已经左中腹疼痛1月余,加重半天。1月前曾就诊于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经抑酸护胃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查体时发现老范左腹痛位置下方可触及搏动性包块,第一反应不会又是腹主动脉瘤并破裂吧?!紧急安排腹部CT检查,显示为典型腹主动脉瘤,直径已达6cm!庆幸的动脉瘤尚未破裂!
即使早期癌症经治疗后长期随访稳定者,亦需要遵照医嘱定期随访复诊!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出现第二原发性肿瘤或者重复癌,疾病早期及时处理仍可以获得不错远期疗效!
传统手术办法:用人工血管替代切除的部位。
随后为患者安排PET-CT检查以及肿物穿刺活检,PET-CT显示胰腺体尾部恶性肿物,并腹腔多发淋巴结转移。病理检查最终明确诊断:中-低分化腺癌,考虑胃组织来源。至此,患者诊断终于明确:胃癌术后复发、腹腔多发转移,腹主动脉瘤。
后期随着瘤体增大,可逐渐出现疼痛或瘤体压迫、牵拉周围组织引起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一旦发生瘤体发生破裂,极易导致死亡。
疾病的知识当时是通过医生和医院墙上宣传最先接触到的,后来空闲时间多了,也会自己在网络上去查询瓣膜知识,现在加入了瓣膜网的患者群,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问里面的医生和群友,也方便多了。
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假性动脉瘤是股动脉入路的重要并发症,发生率大约在0.2%-7.7%之间。各研究之间发生率差异如此之大,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些研究只注意到有症状的患者,因而罕见;但如果每个股动脉入路的患者术后常规进行超声评估,发生率就会大大增加。有点类似于海上冰山,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UGCT在既往研究中成功率较高,从57%到99%均有报道,但有些因素可能导致UGCT白白费劲却没有效果。首先,压迫必须保证压闭,否则基本没有效果,要求操作者臂力好。如果患者持续接受抗凝,UGCT的失败率可以高达70%。肥胖的患者除了容易出现假性动脉瘤外,压迫治疗的效果也较差。如果假性动脉瘤直径较大、瘤颈较宽、穿刺点位于股动脉分叉以下,UGCT的效果也会变差。
UGTI总体上比较安全,但也有1%-2%的患者可以出现远端动脉血栓与凝血酶过敏,因此UGCT后要关注过敏表现与远端肢体脉搏、皮温。与UGTI在假性动脉瘤较大时效果差相反,UGTI不适合在较小(<2.5cm)的假性动脉瘤中使用,在瘤颈短时也要谨慎,因为出现远端动脉栓塞的风险会增加。
[1] Stone P A, Campbell J E, AbuRahma A F. Femoral pseudoaneurysms after percutaneous access[J].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2014, 60(5): 1359-1366.
[2] Popovic B, Freysz L, Chometon F, et al. Femoral pseudoaneurysms and current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evaluation of 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0, 141(1): 75-80.
[3] Stolt M, Braun-Dullaeus R, Herold J. Do not underestimate the femoral pseudoaneurysm[J]. Vasa, 2018, 47(3): 1-9.
[4] Hadziomerovic A, Jetty P, Gupta A. Angioseal-assisted closure of iatrogenic refractory femoral arterial pseudoaneurysm: a novel technique[J]. 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2016, 9(6): e55-e57.
[5] Toursarkissian B, Allen B T, Petrinec D, et al. Spontaneous closure of selected iatrogenic pseudoaneurysms and arteriovenous fistulae[J].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1997, 25(5): 80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