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癌痛有哪些方法?所有患者都能用药物治疗吗?
治疗癌痛的主要方法有:药物治疗、神经阻滞治疗、微创神经介入治疗(脊髓电刺激、中枢靶控镇痛技术)、手术治疗以及其他辅助的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
这些止痛药都能在药店和医院买到吗?如果患者行动不便,家属能代开吗?
核心提示
还有很少量的病人会出现尿潴留的现象,就是膀胱内充满了尿液但是尿不出来,这种情况可进行膀胱区的热敷、针灸等治疗。
那么有癌痛的患者去到这些癌痛门诊,应该做什么呢?癌痛门诊的医生会询问患者关于疼痛的各种情况,比如疼痛部位,疼痛出现的时间,疼痛的描述,疼痛程度,疼痛加重的时间,有无服用过镇痛药,(如有)镇痛药有无效果,疼痛是否导致失眠,疼痛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其他不适症状等。这些问题,患者自己是最为清楚的,所以去就诊时,最好是能自己去。如果患者实在无法去,而是以家属代为就诊咨询,则要对上述问题做一些准备,询问患者,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做一些记录。
当然,除了吗啡以外,还有很多有效的手段可以解决癌痛,如放射疗法、神经毁损疗法、周围神经毁损性阻滞、蛛网膜下腔神经毁损性阻滞、硬膜外腔神经毁损性阻滞、腹腔神经丛乙醇阻滞等等。
而且还获得了医保的支持
以癌痛为例,原本就采取的阶梯用药方案对镇痛药物的用量进行递增。比如一开始10毫克,慢慢递增到40毫克、80毫克……。“有时候一个癌痛病人一天的镇痛药费用可以达到1500元钱,而且前提是镇痛药物它并不昂贵。“医院麻醉疼痛科孙来保教授表示道。大剂量、超剂量使用镇痛药物的后遗症就是患者出现严重的便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
在各大医院的肿瘤科,经常可以听到病人的痛苦呻吟,虽然痛苦难熬,但并非所有的病人都愿服用吗啡等镇痛药。肺癌已近晚期的张伯就是其中的一个“顽固分子”。住院期间,他晚上常常疼痛难忍,医生嘱他口服吗啡,他居然和值班医生吵起来了,说医生不该“害他”,给他吃会上瘾的麻醉药。
申请材料:
即释阿片类药物(短效的吗啡片),主要用于疼痛治疗刚开始时的剂量滴定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爆发痛时;缓控释阿片类药物用于维持治疗,使用时应按时用药,即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有利于维持有效稳定的给药浓度,更好的控制疼痛,保证疼痛连续缓解。
■记者 张洋银 实习生 李佳玲
00:00
南国都市报10月8日讯(记者 王洪旭)10月8日是世界宁养日,今年的主题为“无痛的人生旅程”,主要关爱癌症晚期患者。海南省人民医院宁养院为家庭贫困、居住在距离海口150公里范围内的癌症晚期患者免费提供止痛药、家居探访、心理辅导等宁养服务。
对副作用的处理要及时:强阿片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如便秘、恶心及呕吐,应给予止吐药和缓泻剂。
如果患者忘记按时服用药物,该怎么处理?
大约80%的晚期癌症伴有剧烈疼痛,剧烈的癌痛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血糖升高,身体免疫力明显下降等一系列副作用,使病人身体垮得快,因此,专家建议患者不要盲目拒绝服用吗啡等镇痛药。
“世卫组织”治疗癌痛六原则疼痛总共分为10个等级,多数晚期患者可到7级以上,有些甚至能达到10级,10级有多疼,和生孩子、被开水烫差不多的感觉,但本质上又有不同,癌痛属于慢性疾病,不治疗的话会越来越痛,而生孩子、被开水烫只是短暂的疼痛。
免责申明: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不作商业用途,仅作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敬请谅解,联系我们删除
可以酌情考虑的。但任何剂量的调整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应用比较广泛也比较简单的是疼痛评分量表,也就是把疼痛按0~10评分,0代表无痛,10分代表最痛。
阿片药物的不良反应最严重的就是药物中毒了,阿片中毒是什么反应?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的现象:呼吸的次数慢慢变少,呼吸变浅,呼气和吸气的量都变少,这时如果发现了就该及时处理,如果再严重就会出现针尖样瞳孔(就是患者的瞳孔一下子急剧缩小),需要紧急减药、停药。
一、治疗癌痛的常用药物有哪些?二、如何选择合适的止痛药?
三、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会成瘾吗?
吗啡和其他阿片类止痛剂的口服控缓释剂型在胃肠道缓慢释放、吸收,血药浓度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止痛浓度,不会造成血药浓度迅速上升,成瘾的现象极其罕见。剂量需求的增加并不是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信号,随着疾病的缓解,疼痛减轻,阿片类药物剂量是可以逐步减少的。事实上,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尤其是口服按时给药,发生成瘾(精神依赖性)的可能性极微[4]。临床数据表明,吗啡治疗慢性癌痛时成瘾性发生率仅为0.029%~0.033%,因此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规律服用阿片药物是不会成瘾的。
五、如果患者出现了爆发痛怎么办?
六、患者可以自己停药吗?
七、老年人使用阿片类药物需要减量吗?
八、孕期、哺乳期妇女可以用吗?
九、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如何处理?
1. 便秘
2. 恶心及呕吐
3. 嗜睡、过度镇静
4. 尿潴留
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