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止痛药哪个效果最好(癌症止痛药三阶梯)

癌痛如何止痛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很多癌症患者出现疼痛后,会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都说是药三分毒,但对于出现癌痛的患者来说,大家关注的重点已经变成了哪种癌痛止痛药效果最好。世界真的存在止痛效果最好的癌痛止痛药吗?关于癌痛止痛药的选择与使用有没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为此,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王家双教授。

哪一种癌痛止痛药的效果最好?

其次肿瘤治疗相关疼痛,例如手术治疗的伤害性疼痛、放化疗产生的相关副作用等。

可视病患的病情与前述3种药物合并使用,使癌症疼痛控制更具效果,例如抗忧郁剂、抗痉挛剂、皮质类固醇、双磷酸盐、RANK Ligand抗体等药物。

不难看出癌痛的特点是病因和病源的复杂化与多样化,与此同时也就大大增加了癌痛治疗的难度。

但在临床实践中,仍然有20%的患者,即便使用最高级别的镇痛药物,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吗啡类药物,纵然给药已经达到天文数字,但仍然无法有效的控制疼痛。

疼痛是癌症患者的最常见的症状,癌症初诊时,约 25%患者伴有疼痛症状,抗癌治疗期约 35%患者伴有疼痛,晚期癌症疼痛发生率上升至 75%。疼痛也是癌症患者最恐惧的症状之一,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生活、活动能力、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严重干扰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症疼痛治疗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为合理的止痛治疗,WHO 制定了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WHO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的基础是:用药方法的“阶梯”概念,并同时遵循 5 项基本原则:

一、口服用药

二、按阶梯用药

是指止痛药物的选取用应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按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即轻度疼痛首选三阶梯的第一阶梯:非阿片止痛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如果达不到止痛效果或疼痛继续加剧为中度疼痛,则选用非阿片类药物加上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若仍不能控制疼痛或疼痛加剧为重度疼痛,则选用强阿片类药(以吗啡为代表),并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物,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药物成瘾性。

三、按时用药

四、个体化给药

五、注意具体细节

抗抑郁药可以缓解癌痛患者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同时还具有比较好的止痛效果,尤其是对于合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最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阿米替林、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

肿瘤治疗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有53.5%的癌症患者有过疼痛的困扰,其中感觉疼痛程度严重的比例高达35.2%,显示疼痛问题成为癌症患者面临的重大问题,无法忍受的疼痛甚至可能会让患者丧失求生的意志。

一、癌细胞压迫、侵蚀或转移引起的疼痛:

二、癌症治疗过程中引起的疼痛:

三、癌症治疗后引起的疼痛:

一、非鸦片类止痛药:

二、弱效鸦片类止痛药:

三、强效鸦片类止痛药:

属于WHO癌症疼痛治疗指引第三阶段药物,以口服药剂型最常见,另有针剂、贴片等剂型,药品主要包括吗啡(Morphine)、Hydromorphone、Fentanyl、Oxycodone等。

四、辅助型药品:

1.抗抑郁药

2.抗惊厥药

3.糖皮质激素

4.其它辅助用药

1、不找出病因随意用止痛药

2、随意增加用药量

3、长期用某种止痛药

4、担心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不能过度依赖于止痛药,只要感觉到疼痛就立即吃药物;反之也不能过于谨慎,宁可忍受着疼痛也不吃止痛药,这两种都会影响到病情治疗。当有疼痛症状时不要惊慌,第一时间去医院做相关检查,看看是不是疾病在作怪,只要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就能缓解疼痛感。轻度疼痛可通过听音乐、按摩或运动的方式来分散注意力,中重度疼痛需按照医生嘱咐合理用止痛药。值得提醒的是,不能一下子停止用药,以免引起病情反弹。

1、《世卫组织: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这7种疼快去看医生》,生命时报,2018-10-12

2、《世界镇痛日:面对疼痛,千万别忍忍就算了》,人民健康网, 2020-10-11

如果疼痛控制不住了,加大药物剂量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般增加药物的量是原来基础用药的20%,比如患者原来一天吃100毫克吗啡(一天吃2次药,一顿就是吃50mg),加药是加20%的药量,也就是20毫克,所以现在患者一顿吃60mg吗啡,一天一共吃120mg。

看病找医生,吃药问药师,"问药师"是由知名药师冀连梅老师联合海内外精英药师组建的药师团队,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循证实用的用药咨询服务和科普宣传。

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注意:非甾类止痛药存在最大有效剂量(天花板效应注)的问题。 常用药物包括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盐、加合百服宁、布洛芬、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消炎痛、吲哚美辛、意施丁(吲哚美辛控释片)等等。

所谓的药物阶梯治疗即根据患者口服镇痛药物后的疼痛控制情况,从低级别向高级别顺序提升镇痛药给药方案,对于癌痛患者在此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WHO 也早就不推荐杜冷丁用于癌痛治疗了。因为1.杜冷丁口服吸收不规律,只能肌注给药,用药不方便,血药浓度也不稳定,不利于稳定控制疼痛。2.杜冷丁作用时间很短,只有 2~4 小时,还不如吗啡(4~6 小时)。3.杜冷丁会在体内代谢成为去甲哌替啶,神经毒性较大,反复应用蓄积后会导致神经中毒症状如震颤、抽搐、肌阵挛、癫痫发作。4.杜冷丁注射后血液与脑内浓度迅速上升,容易达到引起「飘」感的高浓度,长期使用很容易上瘾,出现精神依赖。

多学科联合止痛、全程止痛,是目前国内外最为提倡的镇痛方式。疼痛绝大多数是癌症本身引起的,所以抗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后,如果肿瘤得到控制,疼痛会明显缓解。比如放疗对骨转移造成的疼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其有效率最高在70% 左右。其他的镇痛方式包括1.口服药物 包括一阶梯止痛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西乐葆、散利痛、英太青、芬必得等;二阶梯止痛药物曲马多、布桂嗪、可待因等;三阶梯止痛药物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2.外用止痛药 芬太尼贴剂;3.针剂止痛 常用的有曲马多注射剂和吗啡注射剂,或者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泵。4.其他镇痛方式 包括神经阻滞、神经毁损、持续蛛网膜下腔药物输注镇痛等,这些止痛技术创伤小,治疗效果也很好。

再则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例如机体免疫力低下可引起局部感染而产生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