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京都大学医学系等组成的团队15日宣布,首次开发出在目视无法确认的微小肺癌旁植入微芯片后,准确检查出患处的装置,成功实施相关胸腔镜手术。据报道,这能减少切除部位,有助于保留肺部功能。
肺癌手术中,事先通过计算机断层成像(CT)等确认患癌部位。然而早期发现的约10毫米以下微小癌症中,因手术所需,肺部形状发生变化,难以准确锁定患部,大范围切除患部周围的情况很多。虽然也有在患癌部位注入色素切除的方法,但发生了色素扩散的情况。
钟文昭教授在2018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上(ESMO),该研究作为重磅口头报告首次公布了其结果,引起了国际肺癌领域专家高度关注。
对于区别肿瘤的良性与恶性、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术后局部是否在发的确认等方面比以前的CT检查精密度更高。
最近,对于咳痰困难的患者,吸入盐水促使吐痰的诱发咳痰法也有应用。
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疾病特征和治疗用药疗效都有很大区别。正确的区别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以后,才能正确决定治疗方法,预测肺癌是否能够治愈。
功效:益气养阴、润肺散结
好消息是,全球首个第三代ALK抑制剂洛拉替尼片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单药适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这种创新肺癌靶向药物方案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带来重大突破,更强穿透血脑屏障,更少耐药,被最新国际指南推荐为一线优选治疗,重塑现有治疗格局,为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长久获益。
“近期美国癌症研究学会公布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洛拉替尼片一线治疗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无进展生存期已突破三年。”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指出:“这种创新治疗方式具备出色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无脑转移的患者接受其治疗能有效阻遏脑转移发生。而有脑转移的患者治疗后,颅内客观缓解率高达83.3%,为医生选择一线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在手术治疗的时候,医生无法判断癌症患者接受手术后的生存状况:有的接受手术后,可以活10年、20年,有的接受手术,却只能活3个月、5个月;有的肿瘤大的,切了活的很久,肿瘤小的,切了却很快死去。这些都是为什么呢?人们并不知道,肿块是由“异常的癌细胞”组成的。
免疫治疗
NSCLC的放疗根据目的不同分为根治性放疗、姑息放疗、新辅助/辅助放疗等。
靶向治疗无疑是临床验证治疗有效并且副反应较少的一种治疗方法,靶向药物可以根据自身特性自动寻找并在肿瘤局部起效,尽量少杀伤正常细胞,在肿瘤的四种类型中,只有腺癌使用靶向药物有效,其他均无效果。在腺癌患者中尚需要行基因检测,对于符合条件着才推荐使用。这类药物中代表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你,克唑替尼等。有一些药物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甚至可能病灶缩小三分之二以上。
现代感超强的质子重离子治疗机
另一款帕博利珠单抗虽然也已登陆中国,但原则上目前还不能用于NSCLC的治疗。尽管如此,帕博利珠单抗仍是当前对NSCLC覆盖最全面的一款PD-1抗体。
数据显示:20-40%的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已发生脑转移,且发生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即使经过ALK抑制剂治疗,45-70%的患者也会出现脑部进展,对患者生存带来严峻挑战。
在NSCLC晚期治疗中,化疗是最基础治疗方案。适用于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案为含铂双药化疗;当双药化疗失败后,会改用多西他赛或培美曲赛单药化疗。
靶向治疗
NK细胞通过直接杀伤肿瘤靶细胞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机制。
手术适合一些早期肺癌患者:Ⅰ、Ⅱ期和部分ⅢA期;而绝大部分诊断明确的Ⅳ期、ⅢB 期和ⅢA 期患者通常不可手术。此外,如果患者全身状况不佳,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也不可接受手术治疗。
论文作者认为,虽然参加预试验的患者数量较小,但这一联合治疗或可组成前景可期的新治疗策略,帮助疾病晚期的患者。(完)
据悉,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IIIA-N2是临床上诊断和治疗最具有异质性和挑战性的一个群体。N2纵隔淋巴结转移,预示着血液中高概率存在微转移。新辅助治疗的目的是尽早清除血中微转移,最大限度切除肿瘤,提高肿瘤完全切除和治愈率。与单纯手术相比,传统含铂双药新辅助化疗,可将5年总生存率提高5%。但是长期以来,诸如厄洛替尼这样的肺癌靶向药物,能否有效、安全的应用于伴EGFR敏感突变III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仍是全球医学界争论的重大科学问题。
通过检查出磁力确认病变的存在位置,确认病变的性质。这种检查特别适用于检查癌症是否侵袭肺的相邻脏器纵膈以及癌症是否向脑部、骨部、骨髓转移。
非小细胞癌症和小细胞癌症相比增殖的速度相对较慢,用抗癌药和放射线治疗很难见效。早期发现的话,如果手术可以完全切除,基本上是可以治愈的。
小细胞癌症,骨髓转移的频度非常高。决定治疗方法前直接抽取骨髓细胞进行检查。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78.2万,居所有恶性肿瘤首位。
目前,NSCLC的靶向治疗主要是针对驱动基因的采用对应小分子抑制剂的治疗,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以及其他药物正处于研发阶段的其他靶点如ROS1、MET、BRAF V600E等。
第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厄洛替尼
第二代EGFR-TKI:阿法替尼、达克替尼
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
一般而言,为了让患者获得尽可能长的生存时间,EGFR-TKI的应用会从一、二代药物到三代药物的序贯使用。如果不满足使用三代药物的条件或其他原因无法使用三代药物,EGFR突变的患者可能仍会接受化疗。
第一代:克唑替尼
第二代:塞瑞替尼、阿来替尼、Brigatinib
第三代:Lorlatinib
以阿来替尼为代表的第二代ALK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对比第一代ALK抑制剂显著的疗效优势。更超乎想象的是,阿来替尼可以为晚期ALK阳性的NSCLC患者带来超过3年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甚至可达到4-5年,这是其他类型晚期NSCLC患者不可想象的。
(5)MRI检查
就目前而言,我国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我国患者与外国患者相比在,药物可及性方面仍有很大差距。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现代医药产业起步较晚,本土新药较少;但另一方面也在于我国医生和患者对参加临床试验这种治疗形式的认识不足,少有用上新药的机会。
此次发表的最新成果,为回答靶向药物能否有效、安全的应用于伴EGFR敏感突变III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撑,随着厄洛替尼等靶向药物纳入国家医保,患者的治疗费用显著下降,有力地确保了这类高效低毒的靶向药物能惠及更多的中国患者。
一次性彻底检查癌症是否向全身骨部转移的检查,决定病期选择治疗方法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