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能吃海鲜吗(癌症病人可以吃海参吗)

海鲜是发物吗?

癌症病人能吃海鲜吗?

参考资料:

这是因为花生红衣中存在一些抗氧化物质,如原花青素,它是控制原癌基因的一种抑制剂,可以抑制原癌基因活性和下游信号通路,从而干扰癌细胞的增殖、代谢和生长。

这三段都是从原文摘录出来的,看完这三段,如果你还不明白,阅读理解真有问题!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总的来说,海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等营养素,能够为人提供身体所需的多种营养。但海鲜再好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吃,遵循均衡膳食原则,注意避免生食,海鲜酱才能有益于健康。

另外,人们眼中常见的“发物”,比如鸡鸭鱼、各类海鲜等,当中的优质蛋白含量很高,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营养物质。抛开易过敏的问题,如果能在治疗过程中、术后适当摄入这些富含营养的食物,对于病情恢复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癌症患者不要害怕吃什么“发物”,根据自身需求,正常安排饮食即可。

有的人总是不死心,医生你也不能说得太绝对吧,这些东西多少有点作用吧?就抗癌治癌来说,没有任何的研究说这些东西可以抗癌治癌。也许有些所谓的研究说某某植物中含中抗癌成分,那都是细胞实验或动物实验,把这些东西中提取的所谓有效成分进行细胞实验或动物实验,说可能有抗癌的功效,于是就有人拿着这个当作证据,远远不能,千万不要被这种看似高大上的所谓证据忽悠,完全是两回事,根本不得得结能抗癌治癌的结论。而至于提高免疫力,也同样没有研究证据支持。当然,你要是把它当作普通食物来吃,倒也不是一点作用没有,白菜萝卜也有营养价值,吃了也有好处,你会花那个价钱买白菜萝卜吗?

年年有鱼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在处理食物方面又增添了许多新的方法,比如将各种食物进行再次加工,做成腌制品、熏制品、罐头等,尤其是肉类。各类食物经过加工后,只需打开包装简单烹饪就能食用,有些甚至是开袋即食的,这极大地减轻了人们在烹饪方面的负担,同时减少了做饭的时间成本。而在癌症患者的饮食中,这类食物还是应该避免的。

其实肿瘤患者可以吃的食物很多,和平常普通人差不多,并没有太大不同。对于民间广为流传的“发物”,这里讲一个我遇到案例:

权威专家为您一一揭示

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也适宜食用,但急慢性皮肤病患者忌食;脾胃虚寒,慢性腹泻便溏者不宜多吃。

在谈到病人不吃“发物”,盲目忌口的风险时,姚主任以一个病例作为例子:曾经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肠癌晚期患者,因为肠癌病痛,身体又弱扛不住化疗,导致一直呕吐。原本应该好好进补的患者坚持认为鱼肉蛋奶等都是“发物”,不能吃,结果病期后期,身体消瘦厉害,体重骤减,很快进入了全面恶病质晚期,不到两个月就去世了。最后去世的时候,体重连四十五公斤都不到。

注.细胞周期通常可划分为分裂间期(I期)和分裂期(M期), 其中分裂间期(I期)又常常可以划分为DNA合成前期(G1,gap 1),DNA合成期(S, synthesis)和DNA合成后期(G2, gap2)。整个细胞周期可以表示为:G1期→S期→G2期→M期。在对肿瘤的治疗研究中,控制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进展被认为是一种控制肿瘤生长的潜在的有效策略。

[1] 廖玉麟编著. 中国动物志 棘皮动物门 海参纲[ M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 115- 117.

[2] 王青青, 余海. SRB 显色法用于抗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研究[ J ] . 科技通报, 2000, 16( 2) : 104-107.

[3] 李熙灿. 海参及海参中的化学成分综述[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 6(4): 341-342.

[4] 尹利昂, 陈士国, 薛长湖, 等. 4 种海参中含岩藻糖支链的硫酸软骨素化学组成差异的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39(增刊1): 63-68.

[5] CHEN Shiguo, HU Yaqin, YE Xinqian, et al. Sequence determination and anticoagulant and antithrombotic activities of a novel sulfated fucan isolated from the sea cucumber Isostichopus badionotus[J].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General Subjects, 2012 (7): 989-1000.

[6] LIU H H, KO W C, HU Miaolin. Hypolipidemic effect of glycosaminoglycans from the sea cucumber Metriatyl a scabra in rats fed a cholesterol-supplemented diet[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Food Chemistry, 2002, 50(12): 3602-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