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多数肿瘤在发生骨转移后,后出现明显的疼痛感觉。疼痛作为癌症的一个主要伴随症状,在积极抗癌治疗的患者中发生率为25%-65%,晚期患者为60%-90%。有关研究发现,中度至重度癌性疼痛占1/3以上。所有癌症患者中疼痛发生率大于60%,口面部肿瘤占65%以上。在晚期、转移、终末期患者癌痛发生率为70%,抗癌治疗的患者中为60%,癌症已治愈的患者中癌痛仍占40%,85%以上的患者有不止一个部位的疼痛。这些数据说明,癌性疼痛远远得不到有效控制,面对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和家属存在不少困惑和认识误区。怎样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如何正确使用止痛药物? 成了肿瘤患者和家属普遍关心的问题。
引起癌痛的原因有哪些?
“鸦片酊”是由17世纪的英国医生托马·斯西登汉姆发明,制作方法就是将鸦片溶于酒精,再加上草药或其他一些成分,制作成药剂。“鸦片酊”在欧洲非常便宜,又合法,所以非常容易买到,比街上卖糖葫芦还方便。
缓解癌痛,止痛药是首选
当然,止痛药的副作用,上面两点是比较大的,还有其他比较常见的副作用,这里没法一一介绍,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为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必要的止痛是免不了的。
要忍到下次吃药的时间吗?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新发癌症患者400多万人,其中约25%的患者出现过癌痛症状。越到晚期,癌痛的发生率就越高,癌症晚期患者发生癌痛的比例约为62%。癌痛,没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体会。癌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睡眠和活动,降低免疫力,促进肿瘤生长,降低生活质量,缩短生存期。
所以,癌痛一定不要忍,要及时寻求解决办法。同时,在服用止痛药物的时候,要讲究科学,不能滥用,但也不必过度担心长期服用止痛药会成瘾或中毒,毕竟癌痛患者服用止痛药的首要目的是止痛,而不是为了达到欣快感。所以,正视癌痛,积极解决癌痛,是癌症治疗路上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有的人以为给了止痛药,是延长了病人的痛苦,错。止痛药只是为了缓解或减轻病人的痛苦,怎么成了延续痛苦呢?延续痛苦是指那种已经没有有效抗肿瘤治疗,生存时间已经很短,却还要积极做各种各样的治疗,或临终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心肺复苏等操作,延续有限的几天几个小时生命,而病人却是痛苦的,没有尊严的,这种延续是没有意义的,也是延续痛苦。而止痛药是为了减轻疼痛,止痛药延长不了病人的生存时间,当然也延长不了病人的痛苦,它只是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会说,缓解了疼痛,病人不就会活得更长时间吗?生存时间多久,取决于癌症的发展,缓解疼痛不会让病人活得更长,即便可以活得更长,如果没有疼痛,活得更长,岂不更好?
口服止痛药能止痛也能“要命”
此外,王家双教授还强调道,对待每一个病人的癌痛,它要分性质和程度。因此如果我们单纯强调一开始用哪一种药,那从医疗上来说不太科学,它就不是一个精准治疗。但是癌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痛的程度比较重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麻醉性镇痛药,这个时候是可以选择的,这个时候就要根据疼痛程度,病人的病情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而面对因为癌症病情而产生的各种疼痛状况,医疗处方用的止痛药物依治疗疼痛程度区分成4类:
即释阿片类药物(短效的吗啡片),主要用于疼痛治疗刚开始时的剂量滴定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爆发痛时;缓控释阿片类药物用于维持治疗,使用时应按时用药,即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有利于维持有效稳定的给药浓度,更好的控制疼痛,保证疼痛连续缓解。
四、忘记按时服用药物怎么处理?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滥用“鸦片酊”的情况特别严重,他们可以轻易地从药剂师、杂货店、书店、甚至流动小贩,用廉价购买到这种鸦片药剂。一些商贩甚至还制作了含鸦片成份的“婴儿保静剂”,专门应付婴儿哭闹。
实际上,吗啡被制作成药物之后,由于合法且不受管制,逐渐成为非常畅销的商品,人们轻易就能获取到,这无疑导致非医疗的滥用几率大大增加。据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欧洲研究报告显示,连一些医生与药剂师都是“吗啡瘾者”。
街上售卖“鸦片酊”的流动小贩
参考资料:
药物镇痛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癌痛的方法,世卫组织根据现有疼痛药物提出了“三阶梯药物止痛治疗”。轻度疼痛采用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止痛药物;中度疼痛采用可待因、曲马多、泰勒宁等弱阿片类止痛药物;重度疼痛采用吗啡及其缓释片、羟考酮及其缓释片、芬太尼贴剂等阿片类止痛药物。
1.《痛要说出口!“癌痛”要治不要忍》.央视网.2019年10月30日
2.《癌患用止痛药存五大误区 专家:科学给药可缓解》.新晚报.2014年11月18日
3.《“忍痛”文化导致中国六成癌痛病人未妥善治疗》.广东新闻网. 2006年07月31日
4.《癌痛治疗手册》.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能使用吗啡、羟考酮、舒芬太尼。芬太尼对胎儿的影响尚无定论,只有在确认其对胎儿及婴儿的益处大于损害时可以应用,产妇分娩镇痛和哺乳期妇女镇痛可以选用哌替啶,但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酌情减小剂量。
患者擅自停药,会引起突然的撤药反应,比如大汗淋漓、疼痛加剧等,这会让患者非常难受。如果患者觉得疼痛控制得很好,医生会帮助您逐渐减量、停药。一般采用逐渐减量法,日剂量每天减少10%~25%,同时严密观察阿片类药物减少所致戒断症状,如无特殊症状可以继续按阿片类药物日剂量的10%~25%减少。随着阿片类药物日剂量的减少,递减的百分比梯度建议减小,递减的频率减慢,以免阿片类药物戒断症状的出现。直到日剂量相当于30 mg口服吗啡的药量,继续服用2天后即可停药。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杰军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癌痛治疗原则”的推行和规范化疼痛处理概念的提出,我国癌痛治疗发展迅速。他表示,随着抗肿瘤治疗药物技术的提升和治疗方案的改进,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怎样缓解癌症带来的疼痛感呢?
有相关数据表明:部分癌症患者服用止痛药之后,痛感没有之前那么明显,对于患者的情绪和心态都能起到很大的稳定作用。
一般,医生会用镇痛药来对付癌痛。这些镇痛药有三大类:解热镇痛药物、阿片类药物、辅助镇痛药。
可以辅助止痛,增加止痛药的止痛效果。如抗惊厥药卡马西平可以帮助缓解烧灼样神经痛或刺痛;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并起到镇痛作用;抗焦虑药如安定,可以起到镇静和帮助睡眠的作用,缓解病人的焦虑;而皮质醇类的药如强的松更是有多重作用,对缓解神经压迫很有帮助。如果合理使用这些辅助药物,有时候可以明显提高止痛效果,甚至起到关键作用。癌痛治疗的任何阶段都可以根据病情选择使用辅助用药。疼痛无须忍受,改变观念,规范治疗,癌痛多数可以得到控制。
正确使用癌痛止痛药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