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化疗后,有些患者会出现皮下瘀点瘀斑、黑便、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等症状,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出现了因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
研究表明20%-30% 的患者化疗后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降低不仅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还可能导致化疗暂停,影响治疗进程,严重的出血还会危及生命。
肿瘤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血小板降低?
该怎么控制癌细胞扩散?
此外,一些恶性血液肿瘤的广泛播散和组织浸润,会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会进一步消耗血小板,导致患者出现难以纠正的血小板减少。
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阻止癌症患者体内癌细胞的异常增殖、浸润乃至转移,并且可以起到杀死癌细胞的作用,然而这种“以毒攻毒”的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正常健康的细胞有损伤作用,除了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以及脱发等不适症状,其实骨髓抑制也是化疗最为常见的一个副作用。
1. 中医中药介入
2.合理的饮食调养
3. 预防感冒、感染
“中医可能见得更多,我们接诊的患者当中,相当一部分都是被三甲医院推出来的。”刘文华院长对此深有感触。尽管中医在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在实际当中,更大比例的癌症患者还是把中医看作“搏一搏”“试一试”的选择。
肺癌晚期,多发转移,高龄,医院不给治了
可以说,抵抗癌症是一场持久战,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需支付昂贵的住院费、医药费。一般癌症分期越晚,治疗成本越高,支出的金钱也就越多。
实体肿瘤引起血小板减少常见原因有,肿瘤细胞侵犯骨髓、抗肿瘤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因素、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功能异常等。
血小板增多影响化疗疗效
肿瘤病人本就身体虚弱,因此合理的饮食搭配十分必要。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易于消化。
对于肿瘤本身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可以咨询医生,坚持治疗,尽量根治或者缓解肿瘤进展,使整体病情好转,减轻对骨髓造血系统的影响,去除血小板数量减少的诱因。
病理性骨折往往和溶骨型骨转移有关,因为骨骼受到肿瘤细胞侵蚀,导致骨骼强度下降,如同被蚂蚁啃噬的堤坝,看起来还好,但是稍微受到冲击就会损伤、骨折。
对化疗药物引发的血小板减少症,需要及时调整化疗方案,减少或者避免再次应用造成骨髓损害的药物,必要时可以等待血小板恢复正常以后,再继续进行化疗。
出现血小板减少后,很多患者会担心后继的治疗可能会延迟或减低剂量,从而使患者的疗效受到影响。其实,导致肿瘤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除了化疗,还有其他的因素。
一、癌症骨转移,患者康复路上的“绊脚石”
二、癌症患者注意4类症状,警惕骨转移
1、疼痛
2、病理性骨折
3、压迫症状、局部肿胀
4、全身症状
三、提醒:癌症还容易转移到这些部位
1、肝脏
肝脏在人体内的血流量非常大,占据了整个心脏排量的四分之一,它的血流供应主要来自于肝动脉和门静脉两个途径,其中肝动脉负责25%、门静脉负责75%。正因为血液循环必然要经过肝脏,因此肿瘤细胞也是最容易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的,受到肝脏血流来源的影响,在众多肿瘤中,结直肠癌、胃癌、肺癌等是最容易肝转移的癌种。
2、脑转移
3、脊柱转移
四、癌症转移后,还有救吗?
[1]《恶性肿瘤脑转移最常见的五大疑问!建议收藏!》.良医汇患者指南.2021-11-15
[2]《癌症容易脊柱转移》.健康时报.2019-08-20
骨转移根据肿瘤细胞对骨骼的损伤类型可分为三种: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其中溶骨性就是指像溶解一样一点点损伤骨骼,很容易形成虫洞,成骨型则是造成骨骼高度钙化,引发剧痛,混合型则是两种类型的混合体。
肿瘤患者的血小板呈广泛激活状态,血小板的分泌和粘附能力明显增强,一方面引起血液高凝高粘状态,另一方面参与肿瘤细胞的转移,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
●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的控制,我们的经验就是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早期通过手术治疗的肿瘤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中晚期。中晚期恶性肿瘤目前需要通过综合治疗以达到控制肿瘤复发转移的目的。像恶性肿瘤化疗可用与对化疗敏感的恶性肿瘤,可用于术前降期/术后辅助/晚期姑息治疗,如某些白血病/淋巴瘤/绒癌/恶性葡萄胎等就对化疗敏感,化疗可以控制甚至达到根治的效果;如乳腺癌/软组织肿瘤的术后辅助化疗,均可提高疗效,而对于晚期肿瘤,化疗也可使部分肿瘤转移相对控制。
血小板衍生的微粒水平诊断准确率最高,可以预测肿瘤远处转移的可能性,特异性和敏感性高达90%以上。
IV级血小板减少(<25×109/L):
为预防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多食用一些高蛋白、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牛奶、瘦肉、鱼类、鸡蛋、菠菜、油菜、番茄等。花生衣(花生红皮)煮汤喝,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在肿瘤患者和小鼠癌症模型中,较高的血小板计数会影响对于化疗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