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肿瘤医院近日完成一例难度极高的结肠癌手术,持续近10个小时,一名晚期癌症患者由此被挽回生命。
患者病情复杂,手术需切除肠系膜上静脉及空肠属支并进行重建,但肠系膜上静脉是全部小肠的回流静脉,而且没有侧支循环,因此肠系膜上静脉连同空肠属支的同步切除重建的难度极高,风险极大,稍有不慎就可引起大出血或全部小肠坏死。
我们也有一位老患者,戴先生,71岁老人家,直肠癌 T3bN2aM0 IV期。肺部反复出现新发病灶,射波刀放射治疗跟NKT细胞免疫治疗的联合使用使得老人家维持了良好的生活质量。
4里急后重
而在无痛肠镜中,医生发现存在早期肠癌或有癌变征兆的组织,会在检查过程中直接切除,也避免了患者经历几次肠镜。
结肠癌到了晚期,已经很难进行控制,但患者只要不放弃积极的配合治疗,还是能够通过各项治疗手段,来明显的延长患者生命。在进行手术治疗后,一定要对癌症定期复查结肠癌,因为其特殊性有很高的复发可能,如果有局部的扩散和转移,还需要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癌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有几个因素被认为会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
总之,有多种因素可以增加男性患癌症的风险。这些因素包括生活方式选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解剖学。男性必须意识到这些风险因素,并采取措施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特别提醒:很多人都有痔疮,有“痔”人群发现便血也千万不要轻忽,可能其中有几次就是肠癌给的预警!
离开概率,绝对化,你就寸步难行,因为生活中几乎很难找到绝对肯定百分百的事,吃饭不能保证你百分百安全不会被噎着甚至被噎死,睡觉不能保证百分百能够醒来,走路不能保证百分百安全,即便什么也不做,也不能保证百分百安全,可能突然发生地震或其了灾难。这些听来,你可能觉得都很可笑,可一涉及到疾病特别是癌症的问题,很多人就不知不觉忘了这一点,忘了疾病更是概率,生病是概率,治愈也是概率。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的一个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鉴于轻度和重度之间是一个中度恶性的,结肠癌是否可以治愈,主要取决于发现的早晚。
(1)肝切除范围:根据不同T分期的肿瘤入侵肝脏途径和范围确定肝切除范围,包括肝楔形(距胆囊床2cm)切除、肝S4b+S5切除、右半肝或右三肝切除。
比如多数直肠癌都是从直肠息肉演变来的,直肠息肉始发于直肠粘膜内层,经过多年演变,在外界和饮食刺激下,基因发生突变,继而发生直肠癌。
癌症有可能治愈,是有可能,不是绝对保证肯定可以治愈。当然,在医学上,为了统计上研究的需要,癌症治愈通常用五年或十年生存率来代替,比如某某癌的十年长期生存率是40%,就表示治愈率是40%,有的人会说,十年就算治愈啊?当然不是,治愈就是指不再复发,由于癌症的复发多数在前两年,过了五年就很少有复发的,但仍有少数人可能复发,这种概率很低,如果纠结于这种低概率,就像是你每天没事纠结于会不会突然发生地震而每天活在恐慌中,你会吗?不会,尽管有这种随时发生地震的概率,但这种概率很小,所以你根本就不会担心,你会要求谁给你一个“彻底”的保证肯定没这个风险你才生活在这个地方?哪你还有地方可以生活吗?只要不活着,才没有这种概率?癌症过了十年,就更是几乎没有复发的,这种极低的概率可以忽略,不必为些担心纠结,否则成了杞人忧天。你想一想,一个没有得癌症的人,一年后,五年后,十年后,得癌症的概率并不小,那是不是从现在开始就每天活在恐慌中?纠结中?是不是你要谁给你一个“彻底”不得癌症的保证你才继续活下去?你会觉得这非常可笑,可为什么已经得癌症的人,要求“彻底”的保证,你却不觉得可笑?其实,得过癌症的检,本身就是癌症高危人群,他再得癌症的风险是很高的,相对其他人,他更有可能得癌症,前面说了,正常没得癌症的人其实在一年、五年、十年后得癌症的概率并不低,何况你还是得过癌症的人,是高危人群,你得癌症的概率就更高。一般来说,十年后得癌,多半是又得癌了,不能归结为前面的癌症没有治好,即便是同一个器官同一个地方得癌,也可能是再发,比如,以前得结肠癌,经过手术和化疗等,治愈了,十年后又查出结肠癌,你不能认为以前的结肠癌没治愈,其实现在得的这个结肠癌,不是之前的结肠癌复发,而是又得结肠癌了,你不可能结肠都切除了吧?有结肠,就当然还有可能再得癌,而且得过结肠癌的人,以后得结肠癌以及其他癌症的风险本来就比其他一般人群更高。
姑息治疗不等于放弃治疗
只是目的不同
通常来说增生性的息肉是比较常见的,而且其因素不是很明确,一般来说在四十岁以后会发病,而发病几率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高,一般它的体积比较小,但会有多个出现,其病理结果是粘膜肥厚增生,这种息肉并没有癌变的倾向,所以这类息肉是不用进行治疗的。
3月8日上午10点左右,一名85岁男性患者来我院就诊,主诉“左下腹隐痛带血便4个月,排便排气3天,当时左下腹剧痛8小时”。入院后,被诊断为“乙状结肠癌晚期、肠梗阻、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多发性转移性肝癌”。
(3) 遗传因素。如果家里有大肠癌家族史和家族性息肉病,也需要格外注意自己的结肠健康了。
该肿瘤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中晚期可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下肢水肿等症状。
5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筛查
张先生的病史情况
随着我们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的变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并成为发达地区发病率的第二位。不仅仅发病人数增加,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随着而来的是越来越差的预后。肿瘤常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因为早期癌症的病人治愈率可到90%,但中晚期癌症,经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5年生存)却可能只有30%。那么为何我们很难做到早期诊断。因为从一个肺癌细胞增殖成为CT\MR上可辨别的1cm肿块是已历经5年之久。此外早期肿瘤不侵及周边脏器,未引起堵塞、疼痛,很少有症状提醒我们去检查,因此定期体检十分有必要,尤其对于40岁以后的中年人。因癌症发生的风险与年龄呈正相关,且40岁后癌症发病率迅速上升。
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基于DNA的肠癌筛查技术(FIT-DNA),是欧美国家、亚洲一直研究的方向。目前国内也已开展该项目的研究,其原理是利用排出的大便与试剂盒内试剂发生反应,检测分析大便中的血红蛋白、基因变异及基因甲基化情况,综合分析肠癌风险。听起来比粪便免疫化学试验好像更靠谱,并且只要将大便装入盒中,不存在其他痛苦,人们的接受度相对肠镜而言更高。但是该项目目前只是实验阶段,并未投入临床应用。不过实验结果令人欣喜,FDA批准的在1213例病例有效病例的临床试验,可检测出86.35%的可根治I/II期肠癌,并且该项目也已被纳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随着国家卫生部对癌症的筛查的重视及资金投入、大量样本的实验,或许我们可以期待这种无创、简便而又较高准确率的检查方法。
慢性肠道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