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国首个CAR-T细胞治疗产品阿基仑赛注射上市已经满了1周年,已惠及超过200多位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国患者。
中国首例CAR-T治疗患者如今怎么样了?
主要有两个原因:
据界面新闻,复星凯特方面6月29日回应称,CAR-T细胞治疗产品定价将根据价值、疗效、成本等各项因素综合考量制定,目前定价方案尚未最终确定,正在进行多方沟通中。复星凯特还表示,将持续投入,积极与多方开展合作,通过患者援助计划、创新支付模式和商业保险等,尽可能地减轻支付压力、惠及患者。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国内,进入临床阶段的CAR-T疗法多达36款,除了复星凯特阿基仑赛、药明巨诺瑞基奥仑赛以外。诺华的Kymriah正处于III期临床阶段,传奇生物BCMA CAR-T正处于II期临床阶段。而在CAR-T疗法市场,这种你追我赶的背后,也使得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药品信息
CAR-T疗法属于免疫细胞治疗,通过在体外改造T细胞而最终实现高效、特异杀伤癌细胞目的,最终达到完全清除甚或治愈的效果。
没想到的是,今年年初的PET-CT检查结果显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再次出现了。如果再经历一次化疗,年迈的陈阿姨能否承受得住?
许彭鹏表示,CAR-T治疗早在2017年就在美国被批准上市。2021年6月22日,中国批准它以药品的形式上市。目前国内上市的CAR-T产品并不适合所有的肿瘤患者,目前国内批准的CAR-T疗法适应人群为既往接受二线及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在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上,CAR-T疗法的确是个很大的进步,但从整体癌症治疗上来看还是比较有局限性的,因为治疗实体瘤才是癌症治疗方面的重头戏。
而对于CAR-T疗法的疗效,瑞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许彭鹏教授表示:看不到病灶,是医学上的“完全缓解”,但不这代表癌症就被治愈了,想要判断癌症治愈,是有时间条件的,至少要“完全缓解”持续5年。
由于高度定制化,CAR-T细胞治疗产品价格并不便宜。
新开源:公司是国内首家研究、开发和生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系列产品和乙烯基甲醚和马来酸酐共聚物(PVME/MA)系 列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产品系列涵盖GBL,2-吡咯烷酮,NVP,PVP K系列,VP/VA共聚物系列,PVPP系列,PVP-I以及 相关医药中间体等,同时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有能力生产PVP K12(粉末及液体),PVP K90和PVP K60粉和K120粉的企业。 被广泛服务于医药、化妆品及众多现代工业领域。
120万元一针的抗癌药,使用要慎重
刘耀指出:
白血病--赫基仑赛
药物介绍:DS8201(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 ,是一种HER2抗体+伊立替康类化疗药物的偶联药物,属于ADC型药物类型(抗体偶联药物)。目前已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中获批。2022年5月,DS8201在中国被正式纳入优先审评目录,用于治疗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
通过给患者T细胞增加一个CAR基因,从而改造T细胞使其可以识别并杀死患者体内癌细胞,并使其获得自身免疫重建,从而实现治愈的可能。
药物介绍:伊基仑赛由信达生物和驯鹿生物联合开发的全人源靶向BCMA的自体CAR-T细胞疗法,2022年6月,伊基仑赛的上市申请被NMPA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内首款申请上市的靶向BCMA的自体CAR-T细胞产品。
7月29日,恩曲替尼(entrectinib)在我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神经营养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NTRK)融合阳性、初始治疗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肿瘤。
在癌症治疗放化疗基础上,靶向治疗应运而生,不过靶向治疗也有一个绕不开的弱点就是耐药性。科学家因此将目光转向人体内天然的抗癌战士—免疫细胞,免疫细胞疗法由此问世。
2022年6月份,澎湃新闻对陈阿姨进行了回访。
刘耀主任介绍,“最主要的有细胞因子风暴、神经毒性等。目前CAR-T的副作用是可控的,一般医生都能处理及时,总体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记者了解到,最初关于“120万元一针抗癌药”是以帖子的形式出现的。
药物名称:阿得贝利单抗(adebrelimab)
另外,据极目新闻报道,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主任吴辉菁表示,以2线治疗失败以后的弥漫大B淋巴瘤为例,CAR-T的缓解率在70%-90%,几乎比所有药物都高,完全缓解率在50%-60%。但有大约一半患者在1年之内复发,即使达到完全缓解,仍会有复发可能。
虽然CAR-T疗法给淋巴瘤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一剂120万的价格还是让人望而却步。
在实验室大量扩增CAR-T细胞,通过严格的质控和质检后,再通过冷链运输把CAR-T细胞送到医院,输回病人体内。
研发公司:海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