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的种类及名称,以及癌症的种类及严重程度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世界癌症日丨一文了解部分常见癌症的高危人群、早筛、新疗法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50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曾指出,学习和了解癌症防治信息,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预防癌症和减少癌症危害。不同癌症该如何及早筛查和预防?哪些人群更应注意?哪些肿瘤新疗法值得关注?
关于癌症预防,世界癌症基金会和中国癌症基金会曾联合提出12条防癌建议,分别为: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在正常体重范围内尽可能瘦;每天至少从事30分钟身体活动;避免喝含糖饮料;多吃各种蔬菜、水果、全麦和豆类;限制红肉摄入,避免摄入加工的肉制品;男性每天不超两份酒,女性不超一份(一份酒精含量10-15克);限制盐腌食品或用盐加工的食品;不用膳食补充剂预防癌症;母亲对婴儿最好进行6个月全母乳喂养;癌症患者治疗后应遵循癌症预防建议。
此外,关于部分常见癌症的早筛、新疗法方面,新京报记者整理出如下内容。
◉结直肠癌
一般风险人群在50岁-75岁进行结直肠癌早筛筛查,任何年龄,如有结直肠肿瘤报警症状(便血、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贫血、体重下降等)建议就诊;推荐每年1次便潜血检查,或每1-3年1次粪便多靶点FIT-DNA联合检测,如果结果阳性,进一步结直肠镜检查;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对于高危风险人群建议首次筛查就进行结直肠镜检查,必要时可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和(或)遗传学检查。
高危人群:一级亲属或二级亲属里有已经确诊结直肠癌肿瘤或发生过肠息肉;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新疗法: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曾介绍,通过Kras检测等方法确定患者基因类型,为每位患者找到更适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化疗联用西妥昔单抗等分子靶向药物,可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且延长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甚至使相当比例的不可切除患者变为可切除,从而获得治愈的可能。
◉肺癌
一般风险人群35岁以上最好每年做筛查,至少40岁开始每年做筛查。我国筛查肺癌的推荐手段是低剂量螺旋CT。
高危人群应该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
高危人群:50岁-74岁的人如果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则属于肺癌高危人群。吸烟达到30包年(例如一天抽1包烟,吸烟30年或者一天抽2包烟,吸烟15年,即为30包年);被动吸烟超过20年(即办公室或家人吸烟,一起工作和生活的就是被动吸烟人群);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一级亲属里有肺癌病史;特殊职业暴露史。
新疗法:靶向治疗。2023年1月11日,中国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琥珀酸莫博赛替尼胶囊(中文名:安卫力)用于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成年患者,这是国内肺癌患者迎来的首款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靶向疗法。
◉乳腺癌
一般风险人群45岁-70周岁应进行乳腺筛查,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高危人群宜从40岁开始进行乳腺筛查,每年应进行一次乳腺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检查;对于检测为BKCAI/2突变携带者,宜使用乳腺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进行检查后,加用乳腺核磁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有乳腺癌家族史;初次来月经较早或闭经较晚(初潮早于12岁、绝经晚于55岁)的女性;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既往进行过胸部放疗的患者;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仅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45岁后乳腺X线检查提示乳腺实质(或乳房密度)类型为不均匀致密性或致密性。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短于4个月;无活产史(含从未生育、流产、死胎)或初次活产年龄不小于30岁;流产(含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不少于2次。
新疗法:PARP抑制剂为放疗提供疗效“增幅”。近日,《JAMA 肿瘤学》发表研究称,PARP抑制剂能为放疗提供疗效“增幅”,200mg剂量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治疗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年无事件生存率达到65%,3年总生存率达到83%。作为“首类”成功利用“合成致死”概念获批上市的抗癌疗法,PARP抑制剂或可用作放疗增敏剂,为抗肿瘤治疗带来新的惊喜。
◉胃癌
一些国家都将50岁作为开始筛查的年龄,国内还没有明确的筛查年龄标准。如果是明确有遗传家族史的人,建议在最早患病亲属的患病年龄之前就开始做筛查。有饱胀不适、消化不良、上腹痛等症状应及早进行胃镜检查排除胃癌。
40岁以上且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可通过胃镜检查进行初次筛查,如果检查结果为阴性且无遗传史,可每5-10年进行一次筛查;对于已经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癌前病变的患者,应积极给予治疗,并应在一年内再次进行胃镜检查治疗效果,连续两次检查后发现癌前病变消失时,才可进入常规筛查阶段。常规筛查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一17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查。
高危人群:在胃癌高发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胃溃疡病史、有胃癌家族史等。
新疗法:CAR-T细胞疗法。《自然医学》发表一项研究,北京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团队向全球展现了中国Claudin 18.2 CAR-T治疗胃癌的研究成果,Claudin 18.2是一个泛肿瘤的靶点,在多种上皮肿瘤当中都有表达,尤其在胃癌和胰腺癌中存在较高的表达。在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中,高达60%的患者检测到Claudin 18.2的高度表达。基于此,中国研究人员开发了国际上首个针对 Claudin18.2 的CAR-T细胞疗法--CT041。CT041细胞治疗胃癌的临床前研究成果显示,在小鼠模型中可以完全清除胃肿瘤,且没有发生脱靶毒性。
◉肝癌
肝癌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肝脏B超检查。成年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最高,应缩短检查间隔。肝炎患者推荐每三个月查一次病毒载量,做一个B超,查一个肝功能。
高危人群: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癌家族史;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遗传性代谢疾病患者;药物性肝损害患者。
新疗法:PD-1抑制剂联合疗法。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恒瑞医药抗PD-1单抗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联合阿帕替尼(艾坦 )(“双艾”组合)用于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这是卡瑞利珠单抗在中国获批的第9项适应症,也是中国首个获批的用于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PD-1抑制剂与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组合,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用药新选择。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赵琳
41岁患肺癌,从化疗到死亡仅一年!提醒:3类癌症别化疗,风险高
2019年7月,家住沈阳鞍山的杨女士,在一次癌症筛查中被确诊为肺癌。因为当时鞍山的医院并不先进,没有提供免疫治疗等先进的癌症治疗方法,在医生的建议下,杨女士选择通过化疗来治疗肺癌。
8月,杨女士在鞍山开启了第一次化疗,在经过血液检查后,顺铂化疗配合培美曲塞等辅助药物进行。
整个治疗过程持续两天,但事情并没有像杨女士想象的那样发展:在昨晚化疗以后,杨女士先后出现呕吐,脱发,尿失禁等副作用现象,说明身体对化疗的承受能力很差。
更让杨女士无法接受的是,从后续反馈报告来看,肺癌的情况并没有因为化疗而好转,在接下来的几次化疗后依旧没有好转,并且肺癌恶化越来越严重,最终在一年后,杨女士在持续一年的化疗过程中离世。
看了杨女士的遭遇,可能很多朋友都为之感到惋惜,同时也会将怒火倾泻在“化疗”上,觉得化疗就是害人的医学方式,根本治不了癌症。
“化疗”,到底能不能治疗癌症?
化疗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有针对癌细胞复制的烷化化疗;干扰癌细胞代谢的抗代谢化疗;以及攻击癌细胞DNA酶的蒽环类化疗等。
无论哪一种化疗,可能方法不同,但都是奔着杀死癌细胞的目的去的,所以,化疗从本质上来看,是能够杀死癌细胞,并且起到治疗癌症的效果。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磊主任表示,辅助类型化疗的临床治愈率,总体能够达到60%到70%之间。这意味着化疗仍然存在比较高的治疗癌症可能性。就临床方面,化疗仍然占据20%的癌症治疗市场。
既然如此,为什么杨女士却在化疗一年后死亡?
其实原因很简单,化疗属于细胞毒素类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会“误伤”身体正常细胞,对于部分癌症患者而言,甚至可能因为化疗副作用而导致病症加重,就像杨女士一样,反而对癌症治疗起到反作用。
所以,化疗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用在合适的地方,能够发挥出作用,但如果用在不合适的地方,反而不利于癌症治疗,甚至给患者带来生命健康威胁。
那么,哪些癌症建议通过化疗医治?
第一种:胰腺癌
胰腺癌号称是最难治疗的癌症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其病灶复杂,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它治疗方式单一。
例如放疗,免疫治疗等,都不能对胰腺癌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所以与其说化疗“适合”胰腺癌,不如说胰腺癌“只能”通过化疗来治愈。通常情况下,会采用联合药物化疗进行综合治疗,相比于其他癌症,治疗成功率仍然不高。
第二种:对化疗药物敏感的癌症
不同的癌症,对于化疗药物敏感性不同,敏感度越高的癌症,化疗所需要的药物越少,效果越好,对身体伤害的副作用也就越小。
比如白血病,肾癌,上皮细胞癌等,针对此类癌症,化疗往往是优先选择。但仍然要根据病情具体情况来决定。
第三种:发展速度慢的癌症
比如说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这类癌症的发展速度比较慢,病理期能够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在选择化疗以后,有充分的时间观察疾病的变化状态,从而调整治疗方式,性价比较高,因此更倾向于化疗医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癌症只是优先化疗医治,并不代表所有的情况都适合化疗。也正如一些其他癌症,在必要的情况下,同样需要辅助化疗手段。既然有“合适”的,自然也就有“不合适”的,有一部分癌症,同样不推荐使用化疗医治。
这3种癌症不建议化疗,风险过高
①对化疗不敏感的癌症
不同的患者,对于化疗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就好比李女士一样,在多次化疗后依旧不起效,说明自身对化疗不敏感,强行化疗反而容易耽误病情。
因此从一开始,如果发现化疗效果不显著,及时更换治疗方法,从而增加癌症治愈的可能性。
②早期癌症
如果癌症属于早期状态,癌细胞并没有大面积形成,则不建议使用化疗。
上文有提到,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普通细胞造成损害,对早期癌症盲目使用化疗,弊大于利,伤害的是更多的正常细胞,会对健康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③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癌症
如果癌症已经发展到严重的阶段,患者身体已经不堪一击。盲目使用有副作用且伤害身体的化疗,可能会让患者身体变得更差,从而加速癌症的恶化,以及病人的死亡。
不仅如此,癌症严重阶段的患者,多数会出现并发的感染疾病,盲目选择化疗,进一步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感染疾病趁虚而入,患者的健康也会受到更大的威胁。
总而言之,大家要知道,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只有用在合适的地方,才能真正对癌症治疗起到效果。科学合理地治疗癌症,才是抗癌成功的最大前提。
参考资料:
[1].https://cancerprogressreport.aacr.org/progress/cpr20-contents/cpr20-turning-science-into-lifesaving-care/#spectrum
[2]刘宏军, 杨德启, 曹迎明,等.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 2004.
[3]. Jacobson CA, Chavez JC, Sehgal AR, et al. Axicabtagene ciloleucel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indolent non-Hodgkin lymphoma (ZUMA-5): a single-arm, multicentre, phase 2 trial. Lancet Oncol 2021 December 8. DOI:10.1016/ S1470-2045(21)00591-X (Epub ahead of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