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会有哪些癌症_和脖子癌症叫什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脖子上会有哪些癌症?,以及脖子癌症叫什么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体内有癌,脖子先知,脖子若有这三个特征,癌症可能已经来访

36岁的曹女士是在无意间发现自己的脖子一边大一边小的,也就是说不对称,于是曹女士赶紧来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罪魁祸首是甲状腺的病变,原来,曹女士的右侧甲状腺长了一个肿块,这个肿块是恶性的甲状腺癌,在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肿块很小,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肿块越来越大,就出现了曹女士现在的情况,脖子一边大一边小。

医生说,体内是否有癌症,有时脖子是很重要的信号,颈部有很多重要的器官,颈部出现异常的时候,一定要顺藤摸瓜,揪出幕后的真凶。

第一,脖子左右两边一边大一边小,两边都不对称,这个时候要高度警惕可能是一边长了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癌就可能会引起这种情况。

第二,脖子上出现异常的肿块,并非一定是甲状腺癌才会出现异常的肿块,像口腔癌,食管癌,胃癌,都可能会引起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此时,在患者的颈部往往触诊到质地坚硬的淋巴结,这种淋巴结活动度很差,甚至融合成团。

第三,脖子皮肤瘙痒,很多人总是感到脖子皮肤瘙痒,事实上这并不一定是过敏所致,脖子皮肤瘙痒,也可能是癌症所致,比如淋巴瘤。

很多人在体检的时候,往往忽视对脖子的检查,其实检查脖子非常简单,甲状腺彩超可以充分观察甲状腺的情况,甚至能够发现甲状腺表面的异常结节,另外,颈部彩超还可以观察到颈部淋巴结以及颈部血管的情况,对于判断病情同样有帮助,有时彩超无法明确诊断,还需要进行整个肿块的切除活检。

43岁女子爱吃咸鱼咸菜查出鼻咽癌晚期

俗话说,“咸鱼白菜,各有所爱。”腌制鱼是我国的传统风味菜肴,因口味独特一向颇受大众喜欢。

然而,偶尔吃可以,经常吃却可能暗藏健康危机,有人还甚至因此惹“癌”上身!

究竟吃多少算多,隔多久吃一次对患癌风险有着怎样的影响?

近期,湖北省肿瘤医院营养科医生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更进一步阐明了摄入腌制鱼频率和鼻咽癌的发病风险关系。

43岁女子爱吃咸鱼咸菜

查出鼻咽癌晚期

43岁的刘女士(化姓)是湖北大悟人。今年5月,刘女士总觉得右侧视力下降,偶尔会有面部麻木、鼻塞、耳鸣症状出现,当时没有在意。后面几个月随着症状不断加重,并开始有反复鼻出血的症状。

今年9月,刘女士相继来到当地和武汉的医院求诊,万万没想到,居然被确诊为鼻咽癌,随即入住湖北省肿瘤医院。并且,根据肿瘤大小和范围诊断,刘女士的病程已到了晚期。

这么年轻,又没有其它不良生活习惯,为什么就得了癌?

据刘女士回忆,她在生活中比较喜欢吃腌制鱼,每天餐桌上也几乎必备咸鱼。每年春节前和平时都会腌制很多,为了方便保存,通常还会把鱼腌制得特别咸。接诊医生判断,刘女士患上鼻咽癌,和她平时爱吃咸鱼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刘女士正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接受放疗。

每3天吃一次咸鱼

发病风险增加1.5倍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研究发现,腌制鱼会导致患癌风险增加,因此早已将其列为一类致癌物,尤其针对鼻咽癌而言。

日前,湖北省肿瘤医院营养科医生金鑫在《现代预防医学》杂志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更进一步阐明了摄入腌制鱼频率和鼻咽癌的发病风险关系。

该研究是一项针对腌制鱼摄入与鼻咽癌发病风险剂量反应的Meta分析,共纳入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地区近30年全部已发表的33项病例对照研究,涉及研究对象39951例。

分析结果提示,进食腌制鱼会导致鼻咽癌的发病风险增加:与不吃腌制鱼的人群相比,每月进食一次腌制鱼,则鼻咽癌发病风险增加9.7%;每周进食一次腌制鱼,则发病风险增加44.9%;每3天进食一次腌制鱼,发病风险增加152.6%(即上升至约1.5倍)。

金鑫介绍,腌制鱼引发鼻咽癌的机制主要与亚硝胺有关,亚硝胺具有强的遗传毒性和致癌性。

一般新鲜鱼类等水产品中仅含有少量的胺类,但进行腌制等加工处理或者腐烂变质时,便分解出较多的胺类化合物,而腌制过程中添加或发酵产生的亚硝酸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与鱼肉中的胺类反应,生成大量亚硝胺,进而引发癌症。

金鑫建议,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在生活中应尽量食用新鲜鱼类,减少腌制鱼的食用,如果偶尔食用腌制鱼,可以搭配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猕猴桃、橙子、杏仁和西蓝花等,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亚硝基化反应的作用,降低致癌风险。

EB病毒比咸鱼更危险

鼻塞耳鸣要当心

“除了饮食诱因外,一种叫EB病毒的感染是比咸鱼更加危险的鼻咽癌诱发因素。”湖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主任助理吴媛副主任医师介绍,在鼻咽癌诊断中,EB病毒检测是一项比影像学检查更敏感的指标。

据悉,被确诊的鼻咽癌患者,90%以上的患者EB病毒都呈阳性。EB病毒是什么,又该如何防范呢?

“我们知道有一些明确与病毒相关的肿瘤,比如乙肝病毒和肝癌,HPV病毒和宫颈癌,而和鼻咽癌相关的病毒就是EB病毒。”

吴媛主任说,EB病毒被认为是鼻咽癌最强的致病因素,EB病毒感染不仅会增加鼻咽癌的发病率,也会增加某些类型淋巴瘤的发病风险。

吴媛进一步解释,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以唾液传播为主,“所以,打喷嚏、咳嗽、共用餐具、甚至接吻这些日常生活细节都是常见的传播方式。”但遗憾的是EB病毒还没有疫苗,不能像乙肝和HPV病毒一样,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主动获得保护性抗体。

感染了EB病毒也不一定就是鼻咽癌,鼻咽癌的发病与地域和遗传也有相当大的关系。

据统计,全世界80%的鼻咽癌发生在亚洲,我国就占了约50%左右,尤其是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省份,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

因此,高发区域的人群要定期检查EB病毒抗体。此外,长期食用腌制类食物的人、长期烟酒不离口的人、有家族遗传史的人,都应该定期筛查鼻咽癌。

如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

因此,一旦出现鼻出血,尤其是鼻涕里带血丝或血块,以及感觉耳朵被什么东西堵住的耳闷塞感,脖子一边大一边小的颈部肿块,都应该引起警惕。还有持续性的单侧鼻塞、耳鸣,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通过抽血检查EB病毒相关抗体是目前最方便,易于操作的鼻咽癌筛查方式。”吴媛主任说。

来源: 大洋网

43岁女子爱吃咸鱼咸菜查出鼻咽癌晚期

俗话说,“咸鱼白菜,各有所爱。”腌制鱼是我国的传统风味菜肴,因口味独特一向颇受大众喜欢。

然而,偶尔吃可以,经常吃却可能暗藏健康危机,有人还甚至因此惹“癌”上身!

究竟吃多少算多,隔多久吃一次对患癌风险有着怎样的影响?

近期,湖北省肿瘤医院营养科医生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更进一步阐明了摄入腌制鱼频率和鼻咽癌的发病风险关系。

43岁女子爱吃咸鱼咸菜

查出鼻咽癌晚期

43岁的刘女士(化姓)是湖北大悟人。今年5月,刘女士总觉得右侧视力下降,偶尔会有面部麻木、鼻塞、耳鸣症状出现,当时没有在意。后面几个月随着症状不断加重,并开始有反复鼻出血的症状。

今年9月,刘女士相继来到当地和武汉的医院求诊,万万没想到,居然被确诊为鼻咽癌,随即入住湖北省肿瘤医院。并且,根据肿瘤大小和范围诊断,刘女士的病程已到了晚期。

这么年轻,又没有其它不良生活习惯,为什么就得了癌?

据刘女士回忆,她在生活中比较喜欢吃腌制鱼,每天餐桌上也几乎必备咸鱼。每年春节前和平时都会腌制很多,为了方便保存,通常还会把鱼腌制得特别咸。接诊医生判断,刘女士患上鼻咽癌,和她平时爱吃咸鱼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刘女士正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接受放疗。

每3天吃一次咸鱼

发病风险增加1.5倍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研究发现,腌制鱼会导致患癌风险增加,因此早已将其列为一类致癌物,尤其针对鼻咽癌而言。

日前,湖北省肿瘤医院营养科医生金鑫在《现代预防医学》杂志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更进一步阐明了摄入腌制鱼频率和鼻咽癌的发病风险关系。

该研究是一项针对腌制鱼摄入与鼻咽癌发病风险剂量反应的Meta分析,共纳入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地区近30年全部已发表的33项病例对照研究,涉及研究对象39951例。

分析结果提示,进食腌制鱼会导致鼻咽癌的发病风险增加:与不吃腌制鱼的人群相比,每月进食一次腌制鱼,则鼻咽癌发病风险增加9.7%;每周进食一次腌制鱼,则发病风险增加44.9%;每3天进食一次腌制鱼,发病风险增加152.6%(即上升至约1.5倍)。

金鑫介绍,腌制鱼引发鼻咽癌的机制主要与亚硝胺有关,亚硝胺具有强的遗传毒性和致癌性。

一般新鲜鱼类等水产品中仅含有少量的胺类,但进行腌制等加工处理或者腐烂变质时,便分解出较多的胺类化合物,而腌制过程中添加或发酵产生的亚硝酸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与鱼肉中的胺类反应,生成大量亚硝胺,进而引发癌症。

金鑫建议,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在生活中应尽量食用新鲜鱼类,减少腌制鱼的食用,如果偶尔食用腌制鱼,可以搭配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猕猴桃、橙子、杏仁和西蓝花等,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亚硝基化反应的作用,降低致癌风险。

EB病毒比咸鱼更危险

鼻塞耳鸣要当心

“除了饮食诱因外,一种叫EB病毒的感染是比咸鱼更加危险的鼻咽癌诱发因素。”湖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主任助理吴媛副主任医师介绍,在鼻咽癌诊断中,EB病毒检测是一项比影像学检查更敏感的指标。

据悉,被确诊的鼻咽癌患者,90%以上的患者EB病毒都呈阳性。EB病毒是什么,又该如何防范呢?

“我们知道有一些明确与病毒相关的肿瘤,比如乙肝病毒和肝癌,HPV病毒和宫颈癌,而和鼻咽癌相关的病毒就是EB病毒。”

吴媛主任说,EB病毒被认为是鼻咽癌最强的致病因素,EB病毒感染不仅会增加鼻咽癌的发病率,也会增加某些类型淋巴瘤的发病风险。

吴媛进一步解释,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以唾液传播为主,“所以,打喷嚏、咳嗽、共用餐具、甚至接吻这些日常生活细节都是常见的传播方式。”但遗憾的是EB病毒还没有疫苗,不能像乙肝和HPV病毒一样,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主动获得保护性抗体。

感染了EB病毒也不一定就是鼻咽癌,鼻咽癌的发病与地域和遗传也有相当大的关系。

据统计,全世界80%的鼻咽癌发生在亚洲,我国就占了约50%左右,尤其是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省份,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

因此,高发区域的人群要定期检查EB病毒抗体。此外,长期食用腌制类食物的人、长期烟酒不离口的人、有家族遗传史的人,都应该定期筛查鼻咽癌。

如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

因此,一旦出现鼻出血,尤其是鼻涕里带血丝或血块,以及感觉耳朵被什么东西堵住的耳闷塞感,脖子一边大一边小的颈部肿块,都应该引起警惕。还有持续性的单侧鼻塞、耳鸣,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通过抽血检查EB病毒相关抗体是目前最方便,易于操作的鼻咽癌筛查方式。”吴媛主任说。

来源: 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