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久了会变癌症吗以及痔疮会导致癌症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痔疮久了会变癌症吗,以及痔疮会导致癌症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患痔疮好几年,不及时治会恶变成肠癌?教你辨别远离恶变风险

俗话说十人九痔,可见痔疮发病率有多高,很多朋友也饱受痔疮的困扰,都说痔疮不是病,所以有的朋友也没有太在意,只是等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才会采取治疗措施。

也有的朋友会担心长期痔疮会癌变吗?会演变为直肠癌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现在有不少人都有痔疮,但是对痔疮的认识并不全面:

痔疮又称痔,是指肛门,肛管及直肠下端的突起,临床上按痔的发生部位不同,将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临床上最为多见的,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称为内痔,位于齿状线上方,被直肠黏膜所覆盖。

外痔和混合痔相对来说较为少见,外痔发病部位位于齿状线以下,其实痔疮一般不会恶变成直肠癌,因为直肠癌的发病基础跟痔疮是不同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直肠癌和痔疮有什么区别吧!

1、发病部位

直肠癌属于大肠癌的一种,是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症,发病的部位就不同于痔疮。

2、病因区别

导致直肠癌的病因有几种,长期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的人群,因为缺少纤维素导致肠道和肠内容物接触的时间延长,增加了有害物质对肠道的刺激,所以相比其他人直肠癌发病率高。

还有一些慢性炎症性肠病也容易诱发直肠癌,例如溃疡性结肠炎等,恶变可能性较大,直肠癌的癌前病变,结直肠息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癌患者易发生直肠癌。

家族中有直肠癌病史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也就是遗传性因素。

我们再来看看导致痔疮的病因,为什么人类痔疮的发病率如此之高,因为痔的发生跟人类直立行走的体位有明显的关系,而四肢行走的动物没有痔疮的发生。

痔发生的解剖因素,肛门直肠位于人体下部,其血管丛因重力作用,影响了肛门直肠的血液回流,且痔静脉无瓣膜,故易发生曲张。

排便因素,便秘患者粪便不易排空,对直肠下端,肛管部产生较大压力,使血管受压,排便次数过多或时间太长,会使肛门直肠静脉回流障碍。

还有因为工作和学习原因,长期久坐也容易导致痔疮的发生,除此之外还有遗传和饮食原因。

其实痔疮一般不会恶变为直肠癌,因为直肠癌主要是由于各种息肉或慢性炎症等恶变的,但是,长期慢性的痔疮反复发作,出现慢性炎症,持续不愈合需要警惕,有伴发恶性肿瘤的可能。

如果原来有痔疮,突然肛门疼痛加剧或出现脓血便,肛门局部的肿块明显增大,变硬或疼痛感比较明显,一定不要放松警惕,要赶紧到医院去找相关医生做检查,防止耽误病情。

经过以上介绍,大家是否对痔疮和直肠癌有所了解了,大家也不用太担心痔疮癌变为直肠癌,因为发生的几率比较小。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痔疮和直肠癌误诊的情况,例如把低位直肠癌误诊为痔疮,这往往是病人自己给自己诊断的,一直按着痔疮来治疗,效果却越来越差。

所以建议朋友们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例如排便习惯的改变,这是直肠癌最早出现的常见症状。大便性状的变化,突然出现大便变稀,便中带血,都要警惕直肠癌的发生。

当痔疮和直肠癌难以鉴别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早诊早治,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痔疮非小事,久拖下去,贫血、坏死或会找上门,3种情况建议手术

梁小姐今年42岁,七月份发现自己排便不畅,用手去摸,能感觉到肛门部位好像长了个肉球,猜想自己可能是得了痔疮,梁小姐便到药店买了痔疮膏。

使用三天痔疮膏后,能够正常排便了,但大便里会有少量血液。由于痔疮平时也不影响生活,更不会痛,梁小姐也就没有重视。任由便血的情况持续了一个多月,梁小姐逐渐感到自己身体不对劲儿,平时什么也没干却总觉得累,精神不振,有时候站久了就会眼冒金星,头晕晕沉沉的。

“怎么回事儿啊?饭也没少吃啊,怎么感觉像贫血了一样呢?”梁小姐很疑惑,在朋友的提醒下,到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血常规检查发现,梁小姐的血红蛋白数值已经低到了36g/L,而正常值为115-150g/L,梁小姐已经达到了重度贫血(60-30g/L)的程度,接近极重度贫血(<30g/L)!再进一步检查发现,梁小姐的痔疮为内痔,长期有出血的情况,积少成多,最终导致梁小姐出现重度贫血的情况。

梁小姐很震惊:“太可怕了,没想到小小的一个痔疮,对身体伤害这么大,我可再也不敢小瞧它了。”

一、小小痔疮,为何让人这么“遭罪”?

中国肛肠协会在调查中发现,肛肠疾病在大众中的发病率高达59%,其中痔疮占87.25%。痔疮是肛肠疾病中发病风险最高的疾病,民间也因此有了“十女十痔、十男九痔、十人九痔”等说法。

痔疮,指的是人体直肠末端和静脉丛(肛管上皮下)因扩张、屈曲、隆起而产生的良性静脉团(静脉瘤),高发于长期便秘、久坐、辛辣食物、蹲厕太久等人群,患者肛门处可能有异物感、肿物脱落、瘙痒、疼痛、间歇性便血等症状。

痔疮的发病部位十分隐私,而且早期症状并不严重,因此很多人误以为痔疮是小病,越拖越久,难免会小病化大。

痔疮绝非小病,久病有“5大隐患”

痔疮作为一种血管性疾病,在便血、肿物脱落时也存在一定风险,一定要尽早治疗,如果长久拖延,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贫血:因痔疮久拖不治,便血可能引起贫血,严重时可能造成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

内痔坏死:痔疮中的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痔核出现肛门脱出,如果无法回去就会造成痔核嵌顿。随着局部代谢物的积累,有可能加重局部水肿,和痔核嵌顿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以组织坏死收场。

肛周湿疹:内痔长期不愈,因痔核反复脱出,会对括约肌造成损伤导致括约肌松弛,同时痔核会携带分泌物沾染肛周皮肤,可能会出现肛周皮肤粗糙、增厚、变色(暗红、灰白),严重时可能出现渗出、瘙痒、皲裂等症状。这类症状也可能发展到会阴、阴蒂、臀部等部位。

诱发妇科疾病:痔疮导致的肛周感染、脓肿,也可能影响阴道和周围组织,从而引发妇科炎症。

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痔疮在孕妇中的发病率高达76%。但是痔疮的出血症状很容易影响母体,可能会因贫血影响孕妇和胎儿发育,要警惕。

二、痔疮会发展成癌症吗?

从症状上来看,痔疮似乎和结直肠癌有一定的相似度,因此很多患者担心自己痔疮癌化,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柯敏辉医生介绍:痔疮是一种静脉血管团,可以看作良性静脉瘤,而结直肠癌是恶性肿瘤,这两者不可等同。从病理机制来看,痔疮本身不存在癌变风险。不过由于痔疮和结直肠癌症状相似,极易混淆,因此需要从排便习惯、便血特征、肿物性状、全身症状等多方面来判断,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肛门指检和肛门镜检查。

1、排便习惯:痔疮患者和普通人排便次数没有太大差别,一天1-2次;但是直肠癌患者往往排便次数较多,一天4-5次,病情发展到中期,甚至会增加至7-8次。

2、便血特征:痔疮患者便血往往是鲜红色,如果出现大量喷射的血液,要马上就医。而直肠癌患者便血往往是暗红、黑红色的血丝

3、排便感受:痔疮患者多次排便后会有痛感,但是直肠癌患者排便后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4、大便特征:痔疮患者排便和普通人区别不大,直肠癌患者排便会有腐臭、腥臭的味道。

三、痔疮非小事,3个症状最好手术

早期痔疮患者,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或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包括栓剂、乳膏、洗剂,或者口服药物治疗,如静脉增强剂、活血化瘀药、抗炎镇疼药,可以起到治疗效果。但是对于中晚期痔疮、有严重出血、痔疮脱出等患者则要积极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干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健培提醒,出现3类情况的痔疮患者,最好进行手术治疗:

①肿物脱肛明显或者必须手动辅助才能回纳;

②痔核反复脱出,造成嵌顿,并且剧烈疼痛;

③频繁便血、出血量大、药物止血效果不佳。

四、预防痔疮,4件事要坚持

痔疮一旦发作可大可小,而且在隐私部位,也会影响看病治疗和生活,最好还是做好预防措施。4件事做好,或可远离痔疮。

1、蹲厕所不要超过5分钟

蹲厕过久,会因压迫导致直肠静脉回流受阻,增加痔疮风险,因此如无特殊情况,蹲厕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速战速决,也不要被手机、书籍等影响排便。

2、管住嘴

饮食上要避免饮酒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少量多次饮水,保证身体水分。

3、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平时注意肛周的清洁,勤换内衣,有空可以热敷肛周进行缓解和保护,也要预防感染,如果发生意外要尽快治疗,做好消毒。警惕肠道和肛周炎症。

4、常做提肛运动

坐、卧、立等姿势下,放松后缓慢地控制肛门收缩,一般一天两次,每个阶段30次,就可以对肛门起到锻炼和保护的作用。

一旦患上痔疮,还是要早诊断、早治疗,切勿拖延,虽然痔疮本身没有癌变风险,但是长期拖延带来的风险也很严重。此外,临床上极少案例也因痔疮反复发作导致糜烂、渗出等症状,刺激肛周后诱发了癌变,要警惕!

参考资料:

[1]《痔疮不是小病吗?为何有人要打120急救?》.羊城晚报.2019-03-07

[2]《担心痔疮来袭?上班路上可做提肛操》.广州日报.2018-04-23

[3]《河南曙光肛肠医院专家提醒:女性痔疮患者应该及时了解病情》.大河网.2019-08-2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